滇缅公路开通,连接中国西南、南洋以及印缅等区域,云南成为海内外反法西斯力量的集结之地。其中,以支持祖国抗战的南侨机工最为典型,其不仅是滇缅公路军事物资运输的主力,也是与飞虎队、盟军以及中国远征军合作的重要群体和纽带。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南侨机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统一组织招募的司机、修机等华侨技术人员;南侨机工的广义概念是指除了以上机工外,还包括:一是南洋社团自发组织的来自槟城、柔佛的华侨机工;二是南侨总会统一组织招募时期,未经新加坡统一出发而直接抵达中国的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的机工;三是战前已在中国服务,后经中国政府部门介绍直接进入西南运输处参加军事运输的华侨。英属马来亚从事汽车驾驶、机械修理人员中,华侨占三分之二以上,有技术人员储备。南侨机工来到云南大后方,进入西南运输处服务,解决了中国抗战军事物资所需的运输人才问题,他们和国内机工一起,把仰光、海防等军事物资运往昆明、重庆等地,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南侨机工回国服务是近代中国海外华侨回馈祖国的伟大行动,大批华侨青年踊跃参加机工队,在西南为祖国抗战服务,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华夏文明的维护。其回国服务不仅是机工个人的选择,背后也离不开整个南洋华侨社会的支持。
一方面,南侨总会的成立促成南洋华侨社团走向联合,改变了南洋华侨社团各自为政的局面。南洋华侨社会的跨区域网络和组织机制,确保了征募能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南洋各地华社的支持是重要基础。各地筹赈会采取各种方式动员组织华侨青年参加机工队伍。如星洲机器行自发招募机工返国,槟城成立机工征募委员会招募机工。此外,太平委托树胶公会成立“机工训练所”,槟城成立汽车公会,以备中国司机人才的需要。在机工招募中,各地华商踊跃资助机工回国,如南洋华商黄子松个人斥资组织机工队,几乎耗费一半家产。
南侨机工不仅完成军事运输任务,也是参与国际合作抗战的主要群体。滇缅公路中断后,中美开辟驼峰航线,无论是在印度军事物资的装卸,还是从昆明军事物资的转运前线,大部分是由南侨机工完成;而经过锻炼的南侨机工以其语言技术优势在盟军机关服务,其工作能力得到国际认可和赞赏。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盟军反攻期间,他们还参与翻译、特工、枪炮修理工作。
南侨机工克服困难,以其良好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对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凡贡献。如今,抗战时期边疆人民共同开拓的连接中国与南洋的重要通道已成为历史遗迹,南侨机工与国际力量协力抗战、维护周边和平的历史已成为该区域的共同历史记忆。
夏玉清(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