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上一版   
下一篇

松山战役遗址

英烈忠魂守山河

松山战役遗址。 本报记者 周灿 摄

103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本报记者 周灿 摄

滇西松山,高黎贡山一脉,雄峙怒江西岸,俯瞰惠通桥与滇缅公路,西距龙陵县城30公里,是扼守交通要道的战略要地,被西方记者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松山战役,如今是全国重点抗战遗址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日军占领松山后,强征千余名民夫修筑纵深数十公里的野战要塞式防御体系,7个据点群环环相扣,子堡深埋地下,可抵御500磅重型炸弹,日军宣称能坚守8个月以上。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横渡怒江,揭开滇西大反攻序幕。6月4日,远征军首攻松山,因雨季雾气、植被遮蔽及日军坚固工事,以第71军新28师为主力的各攻击部队伤亡近1700人,仅扫清外围阵地。

随后,第8军接防发起9次攻击,与日军展开消耗战。荣2团3营一次攻击后仅余18人,103师几乎打光直属连队。历经百余天激战,远征军最终摧毁日军工事,歼灭守敌1280余人,生俘28人(含慰安妇),自身伤亡7773人,其中4000人壮烈牺牲。战役后,松山尸横遍野,焦土殷红,山头因炮火轰击被削掉一大截。

如今,登上松山,402尊远征军将士雕塑静立,弹痕累累的古榕、阵亡将士公墓碑、密如蛛网的战壕与弹坑,以及爆破日军主堡留下的巨大土坑,仍诉说着当年战事的惨烈。军旅作家余戈以“微观战史”还原战役细节,越来越多人循着史料来到这里,缅怀先烈。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轻风拂过,诗人穆旦的诗句仿佛还在山间回荡。松山战役的历史从未被遗忘,它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见证,镌刻在滇西的红土地上,成为永恒的丰碑。

张李明(作者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

  • 英烈忠魂守山河

  • 生命航线中转站

  • 抗敌驱寇雪国耻

  • 保障军需民生

  • 开启光学事业

  • 终结“洋灰”依赖

  • 成就工业摇篮

  • 致力实业报国

  • 浇铸钢铁心脏

  • 淬炼国防机械

  • 夯筑产业基石 支援全国抗战 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民族精神

  • 御敌安边迎胜利

  • 共赴国难显担当

  • 留存航空记忆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