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日军侵入云南切断滇缅公路,英美盟国支援中国抗战的物资无法运进,中美遂开辟驼峰航线。位于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便是这条“空中生命线”上的重要驿站。
这座机场始建于1929年,原为商用机场。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当局征用机场附近1000余亩土地,调集数万民工,以人力挖土、运土、运石和拉大石碾子夯压的方式扩修,将其改为军用机场。抗战期间,经过4次续建和扩建,云南驿机场拥有跑道3条、滑行道4条、疏散用道25条,停机坪10个、飞机掩体25个、专用公路5条。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令美军第14航空队的第25战斗机队和第23运输机大队曾进驻于此,高峰期驻场美军达3000余人。
日军视云南驿机场为“眼中钉”,1940年至1944年间先后轰炸15次。1943年3月的轰炸中,2万余民工未能及时疏散,2400多人丧生;1944年3月26日,日军投下300多枚炸弹,又致千余名民工遇难。据不完全统计,日军轰炸共造成修建机场的民工和附近群众1.4万余人死亡、4600多人受伤,50余架飞机损毁。
作为驼峰航线空运战略物资的关键中转站,这里最繁忙时每2分钟就有1架飞机起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中美通过航线运送了70多万吨战略物资、3.3万余人,支援中国抗战。1945年日军投降后,美军撤离;1949年,机场被废弃复垦。
如今,云南驿机场已不再起降战机,却永远铭记着中美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余红(作者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