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终结“洋灰”依赖

20世纪40年代工厂(二台立窑)全景。 本报通讯员 杨华 供图

1939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西南成抗战后方,企业内迁催生大量水泥需求,但当时水泥全靠进口,云南因交通不便陷入“水泥荒”。

危急时刻,华中水泥厂厂长、留德专家王涛与云南富滇新银行行长缪云台联手,联合富滇新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新华银行四家金融机构及华中水泥厂,成立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路受阻,订购设备遭日军截留,股东两次增资至300万元以渡难关。王涛与裘燮蕃、胡庆泉等工程师仅用3个月,完成中国首座自主设计的半机械化立窑水泥厂蓝图,选址昆阳海口磨盘山。

1940年12月,首台自主设计的φ2.5×10米立窑点火,终结“洋灰”依赖史,产出的水泥支撑着滇缅公路、机场、城市等建设,后为保障驼峰航线建设的物料供应,开通第二条生产线。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成为云南唯一水泥厂,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立窑技术,推动全国建成2000余台立窑,培养大批人才。2015年,为响应滇池治理主动停产。如今,老立窑入选省级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坚韧与生态转型。

本报记者 王璐瑶

  • 英烈忠魂守山河

  • 生命航线中转站

  • 抗敌驱寇雪国耻

  • 保障军需民生

  • 开启光学事业

  • 终结“洋灰”依赖

  • 成就工业摇篮

  • 致力实业报国

  • 浇铸钢铁心脏

  • 淬炼国防机械

  • 夯筑产业基石 支援全国抗战 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民族精神

  • 御敌安边迎胜利

  • 共赴国难显担当

  • 留存航空记忆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