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干净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如今的思茅区倚象镇东城社区万和家园处处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气息,331户1242名来自6个乡镇的搬迁群众正开启他们的新生活。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帮扶等举措,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交出了一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民生答卷。
搬迁初期,让群众在城镇扎根、增加收入,是“稳得住”的关键。2023年8月,倚象镇东城社区应时成立,社区党支部同步组建。21名党员与16名网格员迅速行动,挨家挨户宣传就业政策、精准收集就业需求,搭建搬迁群众与企业间的“连心桥”。
“我们详细讲解周边企业的招聘信息,同时根据每户家庭的实际需求推荐合适岗位。”东城社区网格员结李忠说,“看到搬迁群众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我们打心底里替他们高兴。”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倚象镇和东城社区联动发力,盘活闲置资产,引入普洱朋柏食品有限公司共建百香果帮扶车间。
手起刀落、果实分半、小勺一转,不到2秒,百香果果浆即被舀出,在加工车间里,几十个工人正麻利地取着百香果果浆。取出的果浆经过初筛、精拣等工序后装袋,被送进冻库速冻保存。“在这里上班很方便,出家门几步路就到岗位,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过得充实又满足。”百香果帮扶车间工人张荣芳说。
目前,车间每日加工百香果约10吨,吸纳了50名当地居民稳定就业,其中28人来自安置点。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大,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我们计划逐步将日产能扩大到30吨,鲜果加工、产品包装等用工需求也会同步增加。”普洱朋柏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帮扶车间负责人谯荣林介绍。
“接下来我们会尽可能在社区附近多引进一些企业,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加强对居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兜底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倚象镇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卫才说。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李婷 鲁海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