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

业安居安心更安

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泽安新村,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白墙红瓦的新居与小桥流水的景观相映成趣,一幅安居乐业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泽安新村是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点。为确保搬迁群众在“搬得出”之后,实现“稳得住、有事干、能致富”,泽安新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业安、心安、居安的“三安家园”模式,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泽安新村村民李建梅坐在烘烤设备前熟练地加工石斛条,手指翻飞间,一个个螺蛳状的石斛枫斗便成形了。“在家里加工石斛枫斗,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李建梅高兴地说。泽安新村紧邻四方公司石斛产业基地,为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四方公司创新推行“两提供一回收”就业模式,将设备和原料送到搬迁群众家中,让他们在家中加工石斛枫斗,按斤支付加工费,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近年来,泽安新村依托就业服务站,推出县城就业一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一批、石斛基地就近就业一批、居家就业一批的“四个一批”就业模式,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就业率100%。2024年,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人,务工收入达420余万元,真正让搬迁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信心强起来。

为让搬迁群众更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转变新角色,泽安新村党支部坚持留住乡愁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在村内建设村史室,不定期举办民族节庆、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同步开展“文明家庭”“民族团结家庭”等评比活动,让搬迁群众留住乡愁记忆、丰富精神生活。

“从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搬到坝区,村里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且孩子上学方便,赶集也轻松,在这里生活心里很踏实。”村民杨光慧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往泽安新村深处走,村民住房墙体上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红白喜事从简办理,各民族和睦相处,村风民风越来越好。”泽安新村第五网格长赵希怀说。

除通过村规民约强化治理外,泽安新村党支部持续推广“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的“四单”服务模式,以排为单位优化设置6个网格,优选6名党员担任网格长,织密村党组织、网格长、搬迁户网格治理体系,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格内解决。2024年,网格长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起、协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20余个,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村庄治理更热、更活、更实。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陈会平

  • “招小商”就近就业

  • 搬出深山日子甜

  • 避寒康养游升温

  • 帮扶车间助增收

  • 报头

  • 移民新村新气象

  • 业安居安心更安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