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华
当下,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是爱好,还是时尚,我且不妄作评判,但有一点,喝茶肯定是有所裨益的。在反复啜饮和回味的过程中,喝茶会带给我们一种在别处不能找到的感受、启迪和认知。
于我看来,喜欢喝茶的人,倒未必就有智慧。但一说到茶,爱茶者眼睛一亮的同时,就会详说茶道,尤其是对自己心仪的茶品更是侃侃而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峨眉竹叶青、庐山云雾等等,茶品牌和茶的特性信手拈来;祁门红、滇红、昌宁红……对红茶的品牌如数家珍;白毫银针、白牡丹、政和白茶、福鼎白茶,说得叫人心驰神往;湖南黑茶、云南黑茶、泾阳黑砖等黑茶品牌,会让听的人置身云雾;乌龙茶家族以及主要分布于广东、台湾以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为代表的青茶,一讲就让人不见头尾。还有这些年深受人们喜爱的普洱茶,更是出现了一大批饮者和研究者。普洱茶出产的山头、树龄、古树、工艺、汤色等等内容,爱茶人都可悬河以诉。
爱茶者未必就是大富大贵之人。其实,茶这个东西,那是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喝法,各有各的滋味。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每一个茶人都是一个独立、真实的自己,你可以喝你的嫩芽,无妨我喝我的粗茶。茶,就是那不同人、不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等一重要的存在,而每个茶人都一定会找到自己偏爱的那款茶。
乾隆皇帝可以用扬子江心水,沏蒙顶山上的茶细品慢用;杜甫在傍晚可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元稹可以在品赏清香袅袅、优雅动人的佳茗时,口中吟吟有令:“茶。香叶,嫩芽……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白居易可以凭其所好:“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苏轼在路途劳困之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在悠然之处——“且将新火试新茶”。那广大老百姓呢?我国古代文学瑰宝、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知茶、采茶、制茶、饮茶的诗化故事,并熟知茶叶作为饮品的清新香气及其功效。《小雅·华黍》中就说“山有橘而枳,水有桂而槐,俾尔茶中,肆其馨香”。而且,人们可以尽情享用,如《大雅·蓼莪》中所载:“蓼萧七采,蕴藉德音,饮茶饮水,恬然自适。”可见,茶中自是各得其所,各有其乐。
喜欢喝茶的人,倒未必就是那么高雅悠然,行事讲究,但一遇到茶自是仪胜一筹,他们看似悠闲,实则是在认认真真地珍惜这转眼即逝的分分秒秒,在生活上——尤其是在饮茶上——那是一点也不将就。他们对生活的那份情那份爱,在茶香的飘逸中、在饮茶宁静的氛围里一览无遗。他们把各种茶叶要求的适当温度的热水注入茶壶,茶与水相见的那一刻,看作是许久不见的知己重逢。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那就是一幕激荡人心的生命之舞。记得2019年5月我在杭州西湖边饮明前龙井时的一首小诗,说的也是这种意蕴:龙井茶自小山坡,友邀品鲜湖畔坐。水茶相见杯中舞,人情投缘苦也乐。茶无留心不自责,人有在意悟且多。等闲识得人生味,酸甜苦辣都是歌。
是的,茶人在闭目品茶的那一刻,感觉真是尘嚣恍若隔世,心情骤然升华。这要说是高雅,也是。喝茶极为普遍极为认真的广东人、四川人有一句话说得好,“用一杯茶去开启美好的一天”。的确是这样,早晨起来一个人或去茶室或在家里,窗前悠然一坐,沏一壶茶,看着窗外的世界,轻轻喝上一口,那是何等的享受。空气中袅袅的茶香,顿时在舌尖交织、在味蕾绽放,岂不让人活力平添,神清气爽。喝茶的人,讲究的就是这一口,一天的第一口。你说讲究,这也是讲究,但肯定不是“将就”。静心独处品茶的过程,说是喝茶也不完全是喝茶,我觉得是在体验每一片茶叶的特殊气息,去品味生活的美好与真实,去享受平凡的日子及其安逸自在,去感悟时光的恬淡与珍贵。难怪钱杏邨先生说:吃茶是享受自己,也是装点自己。
随着午后时光的来临,茶人又迎来下午茶的美好时光,三五好友茶席一坐,沏一壶新茶或是陈年普洱,冲壳子,摆龙门阵,聊聊天,分享一下生活的滋味,品味一下百味人生……要的就是这份舒畅,放松,悠然,怡心,淡定。也许,相互的生活追求就在这清香悠远气韵的飘逸中不断清新脱俗,相互的生活态度就在这甘甜醇厚的回味中不断精进完美。聊天伴着茶韵,会给你一个快意的心灵感受,哪怕只有一次。
确实,每个人静静地抚握着自己心仪的茶杯,静看茶叶在杯中悠然舒展,轻柔舞动,闻闻它从飘动曼妙的云雾中带来的特有馨香,那些过往的酸楚、郁闷、纠结,也会在此刻的宁静与惬意中得到释怀。因为昨天的那点荣辱得失,本就不是多大点事儿,别人也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儿,自己又何苦放之不弃,同那个巴金《家》里的觉新一样,总背着昨天追赶明天而累坏当下呢?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复一日的饮茶及其对话中,去修炼自己的内心,回归自己的本心,清零昨天的不悦,珍重当下的开心,去享受一个个全新的日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是让人如沐春风的高雅与闲适。
茶的人生莫错过,茶的世界多停留。做个平和、高雅、闲适的茶人,做个真心喜欢上茶的人,做个与茶一生相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