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云龙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麦地湾梨丰收。 本报通讯员 赵雪梅 摄

通讯员 尹涵

近年来,云龙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山区面积占比高的实际,以生态优先、品牌引领、链式融合、科技赋能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特色品牌塑造、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探索出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生态优先,激活山区资源禀赋

聚焦生态资源转化,不断破解山区农业低效、散弱的难题。通过创新种养循环模式,云龙县推广“大叶蛋白芽草+诺邓黑猪”生态养殖,建成2万亩饲草基地和20万吨级生物饲料厂,实现了以草代粮、降本增效,并每年转化有机肥10万吨反哺农田。依托澜沧江库区资源规划冷水鱼全产业链示范区,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种苗繁育场和鱼子酱加工厂,预计年营收6.5亿元,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科技赋能,突破产业升级瓶颈

坚持以科技赋能产业,不断破解山区农业低质低效的困境。全县种质资源保护成效明显,通过联合科研机构建立完整系谱档案,云龙县实施诺邓黑猪“保种扩繁”工程,建成8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诺邓黑猪年存栏量达2万头;通过加快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建设,全县滇重楼、木香等种植面积达4.7万亩,产值达3.16亿元。数字化应用推广工作多点开花,建成肉牛养殖全流程追溯系统,覆盖交易、防疫等各个环节;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6785亩、电能烤房153座,烟叶亩均效益提升20%。精深加工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楠林森云龙县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年处理青果1000吨,年加工核桃干果300吨以上;云南天保桦生物公司开发白芸豆控糖减脂胶囊,预计年销售收入突破1320万元,科技赋能全链增值超30%。

链式融合,激活产业乘数效应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增值,不断破解山区产业碎片化的短板。云龙县加工链条不断延伸,引进拜特控股云南(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投资1.845亿元建设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牛羊禽类10万头(羽),并配套建设10万吨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冷鲜肉制品覆盖全国市场。农旅融合模式不断创新,以诺邓古村为核心,打造火腿腌制体验工坊、茶旅融合示范基地等,实现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量超50万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达8000万元。农产品流通网不断畅通,搭建起“互联网+”营销平台,推动诺邓火腿、核桃油等线上销量突破5000万元,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9.07%;通过布局产供销一体化网络,白芸豆产品远销北上广,全产业链辐射农户达2.57万户。

品牌引领,打造特色经济标杆

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不断破解山区农产品“有品无牌”困局。通过制定地理标志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擦亮“诺邓火腿”品牌,先后开发分割肉、火腿饼等20余个系列产品,“诺邓火腿”品牌价值达48.97亿元。立足“云龙白芸豆”全国名特优品牌培育,建成日加工40吨白芸豆集散中心,开发免煮米、保健胶囊等产品,相关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此外,云龙县还构建起“一县多业”品牌矩阵,“龙印金丝红茶”获云南茶博会金奖,云龙核桃油通过有机认证,中药材GAP认证申报正有序推进,全县农业发展已形成“地标品牌+细分品类”双轮驱动格局。

  • 云龙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 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2100万辆

  • 报头

  • 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 做孩子们“看世界的引路人”

  • “四心”工程创建“幸福之家”

  • 以实干筑根基 办人民满意教育

  • 智能科创赋能帮扶东西部协作成果丰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