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宾川县大营镇迎来了葡萄丰收季。在大营镇瓦溪村村民周志敏家的家庭农场,一串串深红无核葡萄缀满枝头,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果香。农户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装筐。
“去年深红无核葡萄平均售价每公斤16元,总收入达120万元,再加上其他品种的收入,家庭农场葡萄总收入超200万元。”周志敏笑着说,“今年果园亩产超2000公斤,亩产值在25000元左右,收成不错。”自从2020年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以来,周志敏家种了近百亩葡萄,涵盖深红无核葡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蓝宝石等品种。由于科学种植和管理得当,农场产出的葡萄品质较优,5年来种植效益明显,成为带动本村葡萄种植的“示范园”。
大营镇瓦溪村属气候冷凉地区,由于长期受传统耕作方式和土壤盐渍化影响,产业发展滞后。2020年,周志敏在外出考察和仔细分析后,决定以家庭农场的方式发展水果产业。他率先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约100亩,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采用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高效节水滴灌等科学种植技术优化耕作方式,葡萄头年挂果就获得丰收。
此后,周志敏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先后试种了红提、阳光玫瑰、深红无核、中国红玫瑰、妮娜皇后等多个品种。“深红无核葡萄果粒大,果肉硬脆,甜而多汁,易于管理,产量也高,亩产可达2000公斤至2500公斤。”周志敏说,“它挂果期长、耐储运,不仅销往广东等地,还出口至缅甸、越南等国家,深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
周志敏的家庭农场试种葡萄成功后,村民们纷纷上门请教经验,周志敏帮着乡亲们购买农资、开展技术培训、科学施肥管理、对接买家等。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务工增收”的方式,为村民们提供了除草、管护、采收等务工岗位,通过租金收入、务工酬劳增加收入。
随着瓦溪村家庭农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大营镇积极推广“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5户,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邓永凤 杨贵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