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党建为引领,推广以工代赈,扶持青年创业,建设帮扶车间,壮大特色经济,绘就“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奔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独龙江乡献九当村一处“以工代赈”项目工地里,独龙族村民忙着搅拌水泥砂石、搬运石料、铺砌挡墙。独龙族小伙丁玉华正专心地安装钢筋骨架。在实用技能培训班学习,再到“以工代赈”项目务工,一年后成为钢筋工技术工人,一天能挣200多元。丁玉华说:“现在,打工不需要出远门,就在乡里的各个村寨,挣钱顾家两不误。”
贡山县把推动就业增收作为民生要务,在农村公路、水利工程、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中推行“党建+以工代赈”模式,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低收入群体参与务工,实现“在家门口挣钱、在建设中育人”。2024年,贡山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6个,总投资1.2亿元,吸纳本地劳动力4711人次,发放劳务报酬544.32万元。独龙江乡东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幸福社区云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村字号”企业快速成长,带动村民学技能、提素质,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客栈各项收入达25万元,带动12位村民就业,还帮助8人考取了户外领队证书。”站在自己设计建造的特色客栈前,藏族青年扎西自豪地说。贡德公路通车后,孔雀山景区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新的热门景点,为沿线村寨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学生扎西看到家乡旅游发展的潜力,返回捧当乡迪麻洛村,在贡山县团委15万元创业贷款支持下,创办经营“扎西的小木屋”民宿,还提供户外徒步、探险等旅游服务,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业态。
茨开镇姑娘丰玉香与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用小推车在集市移动售卖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在为游客和本地农户搭建起农产品产销“桥梁”的同时,也鼓足了自己的腰包。“今后我希望能建成一个直播带货团队,把贡山的土特产卖到全国。”丰玉香说。
为支持鼓励青年创业,贡山县积极建设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推出从创业培训、资源对接到市场开拓的全链条创业服务。打造“固定+流动”双模式青年创业集市,引导大学生、农村青年人在旅游景区(景点)摆摊,售卖民族美食、非遗手作、特色农产品等,拓宽就业渠道。5年来,共青团贡山县委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600万元,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者220人次,实施示范项目30个,直接带动就业111人。
茨开镇居民叶明东刚从吉速底高山搬到幸福社区时,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勉强度日。不久后,幸福社区建成了云洁家政帮扶车间,为社区居民创造了多种就业岗位,叶明东通过竞聘上岗,参加了清洁机器操作培训,并经过慢慢学习摸索,成了帮扶车间的技术骨干。“我的工作是清洗、消毒、分拣、包装餐具,再送进各个餐饮店。”叶明东说,“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很难得,我每天早到晚走,精心管护设备,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心里踏实多了。”2024年,茨开镇幸福社区清洁帮扶车间帮助18名搬迁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车间营业额超过120万元。
在搬迁后续帮扶中,贡山县深入开展“招小商、建车间、促就业”行动,县、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广东、上海等地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建设产品销路稳、就业吸纳力强的帮扶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截至目前,贡山县配套建设了3个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6504个,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王江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