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椅子上的联大记忆

毕仕举

在人类教育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种这样独特的椅子。说是椅子,其实也是桌子,一个既是桌子又是椅子的奇妙组合。

从我接触的历史资料来看,没有人知道是谁设计了这把椅子,它也没有一个很正式的名字。椅子仅有一边扶手,扶手的木板承担了课桌功能,因为椅子的形状看上去像一只云南火腿,大家就叫它“火腿椅”。

我第一次见到火腿椅是在2021年,我去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博物馆设在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这里曾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特殊贡献、特殊价值的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博物馆内,有一处可观看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的角落,摆放着一把火腿椅。博物馆旁,还保留了一间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设计的土坯墙铁皮顶教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火腿椅。整齐有序的火腿椅,把教室狭小的空间拉得十分悠长,让简陋的教室,显得非常厚重,当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似乎从一把把椅子上传开,萦绕教室中间。

我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把原样复制的火腿椅上,满心好奇,满怀崇敬。椅子似乎变成了一个时空穿梭机,把我穿越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穿越到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校园,穿越到那群可亲可爱可敬的联大师生群中。

西南联大的历史,大家如数家珍,那些灿若星辰的师生,说来如雷贯耳,自然不用我赘述。唯独这把火腿椅,估计很多人像我一样,很少关注过、了解过。这是一把标准的“一统碑式”靠背椅,椅子右侧的扶手位置,巧妙地加了一块板子,完美地形成一个迷你小课桌,简单而实用,既节省材料,又节省占地空间。设计精巧,构思奇妙,不得不让人折服。估计是博物馆为了体现美观,更加衬托椅子的庄重,把坐面和扶手板漆成黑色,其他部位漆成红色,红黑相间,醒目异常。

我第二次见到火腿椅,是在清华大学校史馆。2024年,我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一周,课余时间参观校史馆,与火腿椅不期而遇。两把火腿椅,静静地安放在讲述西南联大历史的展室内,非常显眼。与西南联大博物馆不同,清华大学校史馆的这两把椅子没有上漆,显得更加质朴,也更符合原貌。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拍摄的电影《无问西东》,有一段镜头还原了师生们坐在铁皮顶教室里的火腿椅上听雨的场景。可惜当年拍摄的西南联大影像资料,都是黑白的,看不清楚椅子的颜色,但以当时极度困难的生产生活条件推理,椅子上漆的可能性不大。当然,有漆没漆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清华大学把火腿椅安放在了校史馆,铭记联大历史,铭记这火腿椅上的难忘岁月。

此后,火腿椅似乎粘住了我的魂,让我对它念念不忘。一接触抗战历史,我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把椅子。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又一次来到了西南联大历史博物馆,第三次与火腿椅会面。我是有备而来的,携带了皮尺,纸和笔,还有照相机。

在身边游客惊讶的目光中,我给火腿椅做了一个精准的测量,也是对浮在脑海许久的火腿椅,给出一个量化的标准答案。火腿椅搭脑稍有弧度,从地面到弧顶高100厘米;椅背除两条后腿外,有3根方形木条充当靠背板;坐面左右宽44厘米,前后宽41厘米,厚度2厘米,离地43厘米;坐面下方前侧和左右侧,均有牙条,牙条和前后腿间有三角形木块加固;前后腿间左右两侧各有1根直枨,精简了前后的直枨,这样既节省木料,又方便人活动;前后腿边宽各6厘米,靠背木条、牙条、直枨边宽均4厘米,看上去错落有致,非常规整;与我们平时坐的靠背椅稍有倾斜度和曲线不同,火腿椅全部是直角90度,给人一种很硬朗的几何立体感。那块小课桌,也就是那只“火腿”,前宽后窄,前宽20厘米,后窄至7厘米,长度65厘米,厚度4厘米,高出坐面27厘米;木板宽处左右两侧还不一样,靠里这一侧宽仅27厘米,让身体有更大的活动空间,靠外侧长为34厘米,让手臂能完全平放其上,真是计算到分毫,思虑极周全。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那条支撑“火腿”的右前腿,高60厘米,顶上设计了一个“T”字型结构,像一个大力士“霸王扛鼎”,稳稳地举着这张小课桌,使课桌稳如泰山,再大的重力、再强的压力都能承受,哪怕一个成年人站在上面也支撑得住。

整把火腿椅,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浑然一体,没有一个多余的部件,也没有一块多余的木料,设计近乎完美,用料节省到了极致。大道至简,这哪里是一把椅子啊,这是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的完美体现!怪不得没有人说得出设计者的名字。也许它就不是某一个人设计的,而是联大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火腿椅,可能有闻一多先生的篆刻之力,否则哪能如此硬气十足;可能有吴大猷先生的物理“对称”领域的研究结晶,否则哪能如此匀称精美;可能有华罗庚先生的数学计算,否则哪能如此精确到极致;可能有冯友兰先生的中国现代哲学思想的浸染,否则哪能把复杂的一整套课桌椅归结成这么简单的形式……这火腿椅,也有可能是联大学子边学边坐,用身体磨砺,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直至成现在的模样。特别是以“火腿”命名椅子,最有可能是这群可爱的同学,在饥饿中突然闪现出天马行空般的灵光,调皮地让一堆坚硬的木头,顿时鲜活生动,香气扑鼻,胃口大开。可以想象,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岁月,同学们忍着饥饿,在火腿椅上看书写字,纸张上的一个个汉字、字母、符号,顿时有了火腿的鲜香,完全可以填充辘辘饥肠了,这是何等的可亲与可爱,何等的乐观与豁达,何等的怜惜与感动。

西南联大在滇办学8年,这把火腿椅,与联大师生一起,历经生活艰难困苦而不垮,历经日寇敌机轮番轰炸而不倒,历经岁月的残酷摧残而不损,深深扎根在祖国西南,矗立在西南联大校园内,安放在简陋的铁皮顶教室里,赓续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传承了爱国、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书写了教育救国的传奇。一大批西南联大学子,从火腿椅上起立,走向抗击日寇的战场,走向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科研阵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行业各领域……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云南方言里的“坚刚”,有艰苦、艰难、艰巨的意思,更包含坚定、坚固、坚强的寓意。火腿椅,无愧“坚刚”二字。

  • 椅子上的联大记忆

  • 铜绿之光

  • 报头

  • 秋日草木

  • 可贵的教诲

  • 望田野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