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淑娟) 9月26日,云南省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成功签约交易,交易总金额达1681万元,标志着云南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效建立了“投入—产出—收益—再投入”的水土保持良性循环机制。
此次共签约4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涵盖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与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两种类型。
4个项目分别位于昆明市阳宗海管委会、东川区以及曲靖市马龙区、沾益区,项目建设资金累计投入288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35平方公里。昆明阳宗海瑶冲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以1500万元成交其草海部分水土保持旅游康养产品20年开发经营权;东川区拖布卡补味沟小流域项目以41万元出让两个片区经果林5年经营权。曲靖市马龙区大把持小流域与沾益区官麦地小流域分别实现碳汇交易100万元和40万元,交易碳汇量合计逾3万吨。
本次交易不仅实现了生态产品的市场化定价与流转,还与银行达成融资意向,撬动绿色金融信贷支持1600万元,为水土流失治理注入了可持续的资本动力。交易收益将专项用于项目区后续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发展,进一步增强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
据悉,云南将以本次交易为契机,持续分批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加强生态产品培育与市场建设,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