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实行“多退少补”差价补偿……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云南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云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云南新能源发电从有序入市进入全面入市阶段,传递出我省发电侧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市场发力
新能源电价不再“一口价”
作为绿色能源大省,云南电力装机容量已超过1.66亿千瓦,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0%。近3年,我省不断加大新能源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近四成,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随着新能源规模逐渐扩大,此前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已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也不能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亟须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云南深入落实国家相关改革要求,结合新能源建设和产业培育实际,在多方调研、广泛研讨、征求意见、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方案》。
《方案》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机制电价高于或低于市场交易均价的部分,由电网企业开展差价结算,差价结算费用由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或分享;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区分存量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机制电价通过竞价形成,明确执行年限12年,执行到期后不再执行机制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
机制电价,是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市场外差价结算机制。对于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量,当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企业将向发电方补偿差价;当市场交易均价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相应差价。这一结算模式遵循“多退少补”原则,相关结算费用统一纳入当地系统运行费用,确保电价机制的稳定运行。
为细化《方案》中的具体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同步研究制定了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衔接细则、新能源竞价细则及结算细则等3个配套细则,明确了新能源项目如何入市参与电能量交易、增量新能源项目如何参与竞价、电网企业如何依据竞价结果开展差价结算等相关事宜。同时,委托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模拟竞价,引导企业提前熟悉竞价规则,准确掌握政策内核。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可再生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重磅政策兼顾当前和长远,通过机制电价的引入,构建了“市场定价+政策调节”的新型电价体系,既保障了新能源项目的合理收益,又推动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将有助于稳定新能源投资预期,提高绿电占比,巩固“绿电+先进制造业”和“绿电+招商引资”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方案》的核心逻辑是“全面市场化”,这是继2021年深化燃煤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不再享受电价政策优势,将直面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
分类施策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方案》按照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方式,对存量和增量项目电价结算方式进行了明确。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省自2023年起率先建立价格退坡与市场疏导相结合的差价结算机制,在推动集中式新能源全面入市基础上,确定一定电量比例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其余电量执行清洁能源市场均价,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的电量比例结合成本下降幅度等因素逐步退坡,价差补偿资金向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因此,2025年6月1日前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属于存量项目,此类电价继续维持稳定。
而2025年6月1日起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为增量项目。我省将每年明确机制电量规模、竞价上下限等参数,组织增量项目开展竞价;增量项目可自愿选择参与竞价形成机制电价;未入选或未参加竞价的项目,由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
对于分布式新能源,《方案》明确与集中式新能源相同,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鼓励分布式新能源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或聚合后参与市场,未选择直接参与或聚合参与市场的,默认执行市场交易均价。此外,《方案》还明确,已纳入机制的新能源项目可自愿申请退出,新能源项目机制电价执行期满或在期限内自愿退出,均不再纳入机制电价执行范围。
“这样的分类施策将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有助于解决电网消纳能力问题,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普遍关心的新政对居民、农业用户用电的影响,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农业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因此其电价水平不受影响。对于工商业用户,新能源差价结算费用将由全体工商业用户分摊或分享。由于我省电源基本盘是水电,交易价格相对较低,今年电力供应总体宽松,清洁能源市场均价有所下降,因此,《方案》执行后我省电价仍可保持相对优势。
在滇某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方案》对推动新能源有序发展、规范价格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今后电价波动将成为常态,更加考验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能力,企业投资决策时更加注重项目的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
中广核云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面对新政企业将优化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维等全链条成本,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更加安全、绿色、经济的电力。
本报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