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非遗淬火:镇沅黑陶新生

“嗞嗞……”在位于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无量山冷链物流园区里,随着激光雕刻机的嗡鸣声,几秒后一只黑得发亮的黑陶茶杯上跃然而出定制人的生肖图像。普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薛储寅捧起杯子反复擦拭后说:“过去祖辈烧陶给马帮使用,如今我要把陶烧给世界。”

镇沅黑陶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茶马古道的兴盛为镇沅黑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独特的熏烟渗碳工艺是灵魂所在,窑炉封闭的瞬间,柴草化为浓烟与碳素,不仅赋予陶器墨玉般的玄黑光泽,更渗透入微孔,成就了它天然的除湿除味之效,镇沅黑陶因此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

薛储寅的母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世菊,从事黑陶制作已30多年。她擅长以雕、堆、刻、刮等传统技法,将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陶器之中。花瓶、笔筒、茶罐……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心,却因纯手工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实用性弱,一度被市场冷落。

“传统的黑陶多为低温烧制的工艺品,盛水易坏,实用性弱。”在徐世菊的记忆里,黑陶更像是橱窗中的风景,与人间烟火隔着一层玻璃。2014年,薛储寅回到家乡,接过了母亲手中的刻刀。这位年轻人带来了不一样的眼界和思路:“最好的传承就是生活。我们不能只让黑陶做摆件,要让它融入生活。”

薛储寅将目光投向家乡的普洱茶,何不开发与茶叶相搭的黑陶茶具?他和团队聚焦普洱茶357克饼型特点,研发适配的黑陶茶具,茶盒、茶壶、茶罐,让黑陶从图纸走向生活。黑陶留住茶香,而普洱茶汤的常年滋润,也能使黑陶越发润泽光亮。他笑着说:“这就是真正的互相成就。”

变革不止于产品。薛储寅大胆引入现代设备,在无量山冷链物流园建起标准化工厂。从纯手工到适度机械化,让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废品率高的烧制难题也在高温窑炉改造中逐步攻克。激光雕刻机让年轻人得以将心仪图案铭刻在专属茶器上,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黑陶终于敲开了市场的大门。

“我们的目标很清晰,找准市场偏好的品类,量产爆款,再带动全线产品。”薛储寅在新建的厂房中规划着未来。黑陶的转型蓝图已扩展至咖啡器具领域,茶韵未散,咖啡的纯香又将浸润这古老的陶土。

在镇沅的深山里,一种承载了400多年时光的黑陶制作技艺,正在新一代守护者手中淬炼新生,沿着新的“茶马古道”——电商、直播、文旅融合,奔向远方。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高玥

  • 《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开展

  • 首届红土地影像周系列活动举行

  • 报头

  • 非遗淬火:镇沅黑陶新生

  • 维西:养老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 元谋:深化医联体 银龄再赋能

  • 呈贡区发布《主要鲜切花流通规范》团体标准

  • 立足资源禀赋 做强优势产业

  • ​​工业向新 产业向上

  • 临沧坚果长成百亿产业

  • “喜德盛杯”山地自行车赛激情竞技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