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在元谋县人民医院的心外科诊室里,70岁的石云医生正俯身为患者诊断。这位曾在昆明某医院胸心外科主刀的老专家,退休后主动申请来到元谋县,成为这里的“银龄医师”。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能够继续发挥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很高兴。”石云说,每个月有4天他都会到医院为患者看病,不仅主刀心血管手术,还带着年轻医生示教查房、讨论病例。石云只是元谋“银龄医师”队伍中的一员。近年来,元谋县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板,创新打造“银龄医师”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让省级乃至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银龄医师”计划以“候鸟+”“康养+”模式为核心,邀请省内外退休的医疗专家边执业边康养,既满足老年医生的生活需求,又发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带动本地医疗技术整体提升。“我们不是请专家来坐诊一两次,而是请他们成为体系中的一环。”元谋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马丽娜说。目前,已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等单位的33名知名退休专家长期坐诊,填补了当地中医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等多项学科空白。
在元谋县人民医院,“银龄医师”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更带来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他们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多点执业方式参与临床诊疗,并通过专家工作站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和手术示教,让“传帮带”成为青年医生成长的必修课。
元谋县元马镇摩诃社区67岁的张学凤,因心动过缓几次辗转多家医院未能治疗痊愈。县人民医院“银龄医师”郭涛接诊后,为她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并将术后随访、用药管理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看专家要跑好远,路费都要好几百元,现在县里就能看病,而且效果很好。”张学凤感慨道。
“银龄医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群众的切身感受中。截至目前,“银龄医师”计划与组团式帮扶机制共惠及患者超2万人次,县域内就诊率从88.5%提升至94.6%,重症转诊率下降30%以上。
村医严维娟说:“以前遇到疑难病例只能转院,现在有‘银龄医师’和专家团队的支持,我们在村里也能为群众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下一步,元谋县将继续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深化医联体建设,让更多“带不走”的医疗人才扎根基层,为建设健康元谋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