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承她 守护它”——哀牢山鸟类摄影作品展暨南华马街彝绣作品展在南华县马街镇拉开帷幕。一场非遗之美与生态之韵的精彩邂逅,让观众在针线与光影之间,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展览现场,60幅栩栩如生的鸟类摄影作品引人驻足。这些珍贵的照片定格了栖息于哀牢山深处的灵动身影,从羽色斑斓的红腹角雉到婉转啼鸣的画眉鸟,一幅幅影像生动展现了哀牢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些作品源自今年8月马街镇面向社会发起的鸟类摄影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来自各地摄影爱好者投稿112幅,经楚雄彝族自治州摄影家协会评审,最终遴选出60幅佳作参展。
与生态影像交相辉映的,是色彩浓郁、纹样精美的彝绣作品。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彝绣在马街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8月起,马街镇广泛发动当地绣娘参与作品征集,最终精选出一批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的绣品集中亮相。展台上,绣娘们身着民族盛装,现场展示“指尖上的艺术”,飞针走线间,一朵朵象征吉祥的马缨花、一只只寓意美好的鸟儿跃然布上,传统技艺焕发出蓬勃生机。
本次展览中,彝绣与鸟类元素巧妙融合成为一大亮点,绣娘们把摄影展中的鸟儿形象融入刺绣创作,以丝线为笔、布帛为纸,绣出一幅幅会飞的非遗。这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跨界创新,更是生态保护理念在民间文化中的生动表达。
本报记者 谢蕊灿
通讯员 何季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