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鹤庆县草海镇安乐村的白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蓝莓枝叶翠绿,深蓝色的果实裹着一层细腻的白霜,像一颗颗镶嵌在枝叶间的“蓝宝石”,透着诱人的光泽。
果农李玉珍戴着特制指套,轻轻一扭,果实脱落,这个重复上千次的动作,藏着蓝莓卖好价的关键:“这层白霜是果糖凝结而成,叫果粉,越厚说明果子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要是蹭掉了,价钱要大打折扣。包括质检都得靠人工,机器一碰就会破坏果粉。”
眼下,这片占地566亩的晚熟蓝莓迎来采收高峰。“鹤庆的气候非常适合蓝莓生长。”鹤庆云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邬少君介绍,2800米海拔的温差和充足的光照,能让蓝莓有效积累糖分和营养物质,再搭配基质无土栽培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让养分直达苗根,果实品质更优。“今年基地产出的蓝莓直径在12至20毫米,花青素含量比普通蓝莓高,口感也更好,即便售价高于其他产区,在上海、广州等市场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枝头采摘到送达千里之外的市场,一场“鲜度保卫战”始终在分秒必争。记者在基地看到,刚摘下的蓝莓在1小时内就会被冷藏至8℃,随后经过人工分拣、打包,全程不超过3小时,最终送入1℃至3℃的成品冷库保鲜。
这片“蓝果园”,是安乐村村民家门口的增收园。基地以“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流转全村566亩土地发展蓝莓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50余万元、务工工资近200万元,解决就近务工2万人次。采收高峰期日用工量超过300人,还为村民创造了15个长期就业岗位,100余户村民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务工顾家两不误。
如今,鹤庆县还在为蓝莓产业添砖加瓦。总投资300万元的冷链加工冷库建设项目已启动,500平方米的冷链冷库和4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预计年内完工。项目投用后,不仅能延长蓝莓保鲜期、拓宽销售半径,还将为村集体每年增加20万元收入。目前,566亩蓝莓已全面挂果,预计年产量可达200吨、产值突破1500万元。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李保彤 段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