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16时,大理白族自治州新华书店云龙分公司漕涧镇“云上乡愁书院”内,主管赵云峰刚卸完340件新到的教材,便转身投入分类、打包的工作中。此时的他已连续忙碌8小时,却丝毫不敢停歇。“明天要送教材到云龙二中,9月1日之前,漕涧镇、民建乡的4900多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孩子,必须拿到教材。”他说。
每年寒暑假,尤其是8月底临近开学时,都是赵云峰最繁忙的时段。他每天早上8点到店,常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他所在的漕涧服务点,覆盖漕涧镇、民建乡30余所中小学,其中多所村小学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偏远山区,每年需配送数万册教材。
2003年,云龙县新华书店招工,赵云峰通过考试成为漕涧门市部工作人员。从业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责任区域每一所学校,累计配送教材超20万册,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零延误,用责任与热忱守护着山区教育的“精神粮仓”。
2013年8月,一场暴雨冲毁了进乡土路,交通完全中断。开学在即,如何安全送教材成了最大难题。赵云峰没有犹豫,临时组织马帮运输队,将教材用塑料布仔细包裹后,便踏上了艰难的送书路。途中,他们赤脚蹚过塌方路段,有时还得把教材扛在肩头,小心翼翼穿过漫过膝盖的泥浆路。数小时跋涉后,沾着泥点的教材包准时出现在村小学,孩子们立刻围上来,用小手轻轻擦去包件上的泥痕。
看着孩子们激动的笑容,赵云峰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在他心中,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本书,都可能是开启智慧之门、改写命运轨迹的钥匙,是连接知识海洋与山区孩子梦想的桥梁。”
在同事眼中,赵云峰是“行走的活地图”,对辖区学校的位置、路况、师生需求了如指掌;是“24小时在线客服”,手机里存着上千个联系电话,随时解答疑问;更是“贴心老大哥”,他带领团队创新服务,开学季提前规划路线、协调运输、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始终以行动诠释初心。
面对网上书店与数字化的冲击,漕涧服务点曾陷入“经营难”的困境。赵云峰没有放弃,2020年,他将传统门市改造成“文化驿站”——云上乡愁书院,精心规划出宽敞明亮的阅读区,让读者在宁静中感受知识的温暖。早在2017年,赵云峰就注意到一名先天残疾、无法到校上课的学生,专门为他定制“送书上门”服务,定期送去精心挑选的书籍。赵云峰还推出“送书上门,温暖心连心”服务,带动更多人关注残障儿童。
近年来,赵云峰先后资助5位残障孩子,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每次资助都换着“借口”:有时是书店做活动,有时是清库存,有时是送样品……
全民阅读需要更多人参与,赵云峰结合当地实际,打造“普法讲座”“亲子共读”等公益活动品牌,定期开展“书香九进”,不仅激活了实体书店的生命力,更营造出“读书全民化、学习社会化”的浓厚氛围,让文化光芒照亮山乡。
20余年如一日“背书进山”,让山乡书店变身文化灯塔。赵云峰以平凡之躯,在大山深处走出了一条“书香路”,成为孩子们最可靠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