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推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

龙敏飞

城市要发展,就业是基础。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城市发展就没有根基。推动产城融合,要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不断提高城市就业的吸纳能力。

做强园区主阵地,有助于夯实产城融合的基础。园区作为产业的重要载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行动,关键在于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产业链协作。沪滇临港科技城的实践、迪庆藏族自治州与昆明市合作进行的“飞地园区”探索,不仅实现了产业集聚与资源互补的双赢,更阐明了“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的逻辑。各地可学习借鉴,将园区打造成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就业容量的强大引擎。

发展地方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不能千篇一律,要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思茅区凭借普洱茶、咖啡等资源,深耕绿色食品加工与康养旅居;兰坪县引进服装企业,创新“妈妈工厂”模式。这些案例深刻表明,有家门口的产业,才有家门口的就业,进城农民才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

培育城乡消费新业态,是汇聚城市人气的关键路径。消费旺、人气足,服务业就强,就有充分就业,城市就有活力。昆明滇池绿道的“绿道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以生态价值转化促进消费升级和城乡互动的优秀案例。这启示我们,培育消费新业态,要善于盘活资源、带动消费、保护环境,如此才能形成消费牵引、产业联动、就业增长的良性局面。

产城融合,需久久为功。只有锚定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基、就业这个核心,才能走好产城融合之路,让七彩云南的每座城市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竞争力。

  • 云龙:深耕“土特产” 火腿香四方

  • 元江:梯田焕新颜 发展添动能

  • 报头

  • 茶咖双驱 产城融合

  • 加力精准供给 抓实推介促销

  • 文山州两项工程获中电建协优质工程奖

  • 在推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

  • 昭通市昭鲁大型灌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 个旧市邦干水库竣工

  •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韩跃先被开除党籍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