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区的“云南路径”

施芳 王晓雪

新时代社会治理强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养老服务网络。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传统单一的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亟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提升老龄治理现代化水平。在云南,各地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年友好型社区,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服务体系,切实增强老年群体在“家门口”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织密社区治理“服务网”。在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下,昆明市积极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有效应对城市老龄化治理挑战。西山区春苑社区创新“四邻和春”工作法,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整合公共单位与医疗资源打造“15分钟服务圈”,依托专业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筛查、咨询与上门护理。呈贡区七步场社区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建成覆盖全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免费早晚餐,并借助老年协会、文艺队与“七步议事工作法”,推动老年人参与文化治理,实现“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有机统一。两地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活社区资源,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转型,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云南经验。

市场协作、产业创新:构建老年服务“生态圈”。在市场协作与产业创新的驱动下,昆明市正着力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的老年服务“生态圈”,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供给升级。鹏瑞利康护社区作为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深度融合适老化设施与智慧医疗手段,引入水疗康复、芳香疗愈等专业服务,联动东南亚旅居资源,打造“候鸟式养老”模式,拓展“康养+文旅”的融合业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非遗体验课程,将押花艺术、民族服饰制作等内容融入老年教育,并策划“老年直播讲故事”等新型文化实践,增强服务的文化内涵与参与感。泰康之家·滇园则以高端医养服务为依托,构建涵盖医疗、文娱、教育的一站式连续性照护体系,其“乐泰课程”涵盖书画、扎染、智能应用等内容,并支持长者自发组建文艺团体,实践“老年迪士尼”理念,推动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价值升华。这些实践表明,市场主体的专业化运营与产业链整合,能够有效丰富服务供给、提升养老品质,为构建可持续的老年服务生态提供重要支撑。

社会参与、文化传承:激活银发生活“新动能”。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以文化为纽带、社区为平台,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代际融合与社区凝聚力的提升。官渡区牛街庄社区依托省级非遗滇剧传承基地,由第五代传承人张勇及其家族持续推动戏曲传承,在街道支持下将滇剧博物馆打造为“戏曲大观园”,定期举办多剧种联欢活动,吸引全市戏迷参与,使传统文化空间成为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七步场社区则以“七步场豆腐”这一非遗品牌为核心,建设博物馆与体验馆,发展豆腐宴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超500万元,并将豆腐制作技艺培训与文化节庆转化为老年群体的社交载体,推动非遗传承与社区养老深度融合。两地的实践表明,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社区层面的活化利用,能够有效激发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活力,实现文化传承、精神满足与社区凝聚的良性互动。

多元共治让银发生活更有“云南味”。云南社区老年服务的创新实践,植根于本土资源禀赋与多元共治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有机融合的系统性方案。当前,云岭大地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路径,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云南经验”。然而,该模式在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挑战,亟待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并着力破解关键瓶颈,唯此,“云南方案”方能根基更稳、行稳致远。

[作者分别系云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2024年云南省终身教育课题“秉烛而学:数智时代云南省社区老年教育特色品牌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报脚

  • 报头

  •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党校工作新局面

  •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区的“云南路径”

  • 向“新”而行 推进云南高质量发展

  • 激发云南入境旅游 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 以数字赋能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