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抗疟与抗战

付春

滇缅铁路,一条发轫于清光绪年间、兴建于抗战烽火中的战略交通线——虽因日军占领缅甸最终被迫炸毁,未能如滇缅公路般成为“抗战生命线”,却凝聚着数万铁路专家与30余万劳工的牺牲精神。他们在滇西崇山峻岭间流血流汗,积极投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更值得铭记的是,国际援华卫生团体与中国军民在此共抗疟疾,用现代医学与协作精神筑起“生命防线”,不仅保障了筑路工程推进,更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国抗战,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篇章。

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面临的“瘴气”威胁

滇缅铁路全长860公里左右,穿过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的山谷。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山谷一直被认为是疟疾的死亡陷阱。早在论证滇缅铁路路线选择时,李曰垓对当时试图走南线要经过云县等高疟区可能会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进行了讨论,由此建议走北线避免烟瘴之害。而亲自参与滇缅铁路西段南线的勘测和施工人员也感受到了瘴疟的肆虐,当时,“曾从昆明招工2000余人到西段,因患瘴疠死亡者约三分之一,逃亡者约占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修筑滇缅公路时,工人“有百分之三十患有疟疾”。为了打通滇缅铁路,国联卫生组织及中国卫生团体纷纷前往滇缅铁路沿线进行疟疾的研究与防治,以保证筑路工人的生命安全及滇缅铁路的顺利完成。

国联卫生团体在滇缅铁路沿线的抗疟与宣传

为协助滇缅铁路的修建,国联卫生组织派遣以美国人哈斯为首的卫生专家协助中国抗疟。美国抗疟团的到来,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例如,花新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迎美国抗疟团》的演讲词。他首先阐明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由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其后,就美国在抗战中积极支援中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抗疟团来华抗疟的国际意义进行说明,认为抗疟团的工作是对我们英勇抗战的肯定。他们亲眼看到“滇缅路恶瘴之区,青年运输同志舍命抢运物资,许多没有医药设备的地方,我们的同志在病与死的挣扎中争斗”,这些“相信必定可以增强反侵略的力量”;再次,对于抗疟团的作用进行阐释,认为他们是“定可以减少数千万生命的死亡,定能减轻滇缅公路一线上工作人员的痛苦,定可以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最后,对美国抗疟团到来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展望,“我们相信,哈斯一行同志之来,定能满足我们的希望,最低限度,在技术上是能给予我们帮助,至少在滇缅一线工作同志是能恢复往昔之健康”。

丁承元在《从征美国抗疟团归记》里则介绍了抗疟团的工作详情:首先介绍了滇缅公路修筑的历史及艰辛,它的修筑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描述了抗疟团工作地点瘴气流行的情况,认为疟蚊是造就瘴疫的直接原因,“死于瘴气,不如说是死于蚊子,孤魂冤鬼,荒凉废墟,都是蚊子所造成的。”接着记述了抗疟团的产生及工作概况,“铁路期于必成而且需速成,于是集中了全国80%的土木铁路人才,动员了几十万民工,那么蔚为大观征服自然的一支大队伍,却又不得不经过一些视为畏途的瘴区……我国的友邦政府派来了十几位抗疟专家……组成一个抗疟团……负起消灭蚊子消灭瘴气及其他疾病的任务,保障数十万员工及边区同胞生命的安全”;最后,则对美国朋友帮助给予感谢,“我们打了五年仗,朋友越来越多,凡正义人士都和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

除了哈斯抗疟团之外,国联卫生组织还派遣法国人罗伯逊到滇缅公路沿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滇缅公路上疟疾防控的建议进行系统化,以便在不久的将来提出一个统一的方案”,为滇缅铁路的疟疾防控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中国学者在滇缅铁路沿线的疟疾调查与防治

国内许多著名热带传染病专家也从四方云集于滇缅铁路修筑沿线,进行疟疾调查研究与防治,积极配合“抗疟团”的工作。吴文华作为一名医师参与了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疟疾防治与调查工作,在孟定医院工作过程中结合实地调查与临床诊治写就了《滇省孟定瘴气之概况》一文,交代了其到云南的原因:“云南西部在抗战以前,是全国最闭塞的边区之一,瘴疠与交通的不便,将这滇西封锁在落后的圈子里……抗战以后,我们政府为了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建设大后方起见,居然能于短短的一年中,筑成了伟大的滇缅公路……更计划筑滇缅铁路”。吴文华在滇缅交界的边境工作了一年多后讲道:“一切神话似的传说就打破了不少,有名的瘴疠区域如云州、孟定,并不如何使人害怕……滇西是烟瘴之区,十年前还是使人裹足不前,但当把滇缅间的崇山峻岭凿开交通后,顿使这些靠近滇边的城市日趋繁荣了。”吴文华试图对边疆庞杂的瘴气病名称、发病症状与现代意义上的疾病名称一一对应,并对恶性疟疾主要临床症状进行归纳、对不同症状恶性疟疾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等,这是以滇缅铁路修筑为契机,对云南疟疾调查与治疗的一份代表性之作。应元岳医师到云南后,作为云南疟疾防治研究所的主要成员,在滇缅铁路修筑时被铁路督办公署特聘为医务顾问,赴滇西一带调查。这些专家和学者在滇西深入群众,进行卫生、防疟知识宣传,发放药品,让当地群众了解疟疾以及学会预防疟疾,例如,“人人施用蚊帐、设备免蚊棚舍、消灭疟蚊幼虫、隔离现患疟疾者、对于曾患疟疾者给适量奎宁,以资防治,根治患者、住宅在高爽之区”等。这些积极的防治工作,让当地人民体验到了科技的作用,可以说滇缅铁路修筑对沿线各区域卫生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

以上为在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国联卫生组织及中国军民共同抗疟的一个侧面,由于是在抗战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这次防疫工作……(中国政府)处处表示着同盟国的合作”,为滇缅铁路的修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周钦贤言:“滇缅铁路之修筑,有许多工人因缺乏防备,故患疟者甚多,有的甚至死亡……直到后来几个研究疟疾的人到那边后,向他们解释疟疾的病因是完全由于蚊子传染……并义务替他们验血看病,免费治疗……慢慢的,不单外边去的人,久居当地的土著都明白那可怕的‘瘴气’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了”。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滇缅铁路修建时的疟疾调查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国际社会援华卫生团体与中国军民共抗疟魔的行动,运用现代医学的疟疾治疗与防御手段,有效缓解了疟疾对滇缅铁路修筑人员生命的威胁,从治疗与舆论两方面支援了中国抗战。这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有益合作。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本文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2025年重大课题“云南边疆治理的历史进程研究”(项目编号:2025YNDXXJ51)的阶段性成果]

  • 下关沱茶:茶马古道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态见证

  • 报头

  • 高玉柱:不远万里谋认同

  • 滇缅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抗疟与抗战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