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李嘉悦 吉秋羽) 近年来,峨山彝族自治县通过建设标准化零工市场、强化技能培训、推动本地产业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民生幸福底色。自零工市场运营以来,已登记本地用人单位60家,提供岗位680个,省外企业38家,岗位8500个。截至目前,已为800多人匹配岗位。
在峨山零工市场大厅,10多名妇女正在专注地缝制手工足球,“手工足球制作操作难度不大,技巧掌握了之后合格率就高了,既能增加收入,也不用到外面到处找工作。”务工人员柏思琳说。目前,有近20名女性劳动者通过免费培训,从事手工足球和串珠制作,技术熟练的工人每月最多可增收1800元。“这里包教包会,手工串珠检验合格现场结款,足球初检合格后发往公司。”项目负责人付丽萍说。
据了解,峨山零工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同时在大厅设置服务窗口,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市场还开设免费的技能提升课堂,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能培训,拓宽劳动者增收途径,持续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智慧化发展,让百姓真正实现好就业、就好业。同时,努力为灵活就业群体劳动者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峨山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怡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