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10月22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腾冲市猴桥镇实施的百亩机插稻绿色高效栽培示范片通过现场测产验收。
测产结果显示:腾冲市机插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百亩示范样板水稻平均亩产达606.94千克,鱼类平均亩产为25.6千克,比常规对照栽培技术节省种子32%、减少氮肥用量47.84%、减少化学农药30%以上,同时实现鱼类生态增收,平均亩增产稻谷158.68千克,增幅35.40%。按腾冲当地的优质稻订单收购价每公斤3.50元、稻花鱼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计算,平均每亩增收1323.38元。这一成果标志着云南省在中海拔稻区水稻绿色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绿色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该示范片集成推广机插稻精量条播育秧、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稻田养鱼生态种养等多项技术,构建以“机械化+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通过优化群体结构、精准调控肥水、推广无人机植保等举措,实现了少投入、高产出、生态优的协同发展。
云南水稻生产长期面临地块分散、机械化水平不高、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挑战。特别是在中海拔稻区,如何平衡产量提升与生态保护,一直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课题。腾冲机插稻绿色高效百亩方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绿色机械化路径的可行性,也为全省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板。“我们通过机械化精量播种、化肥减量增效、稻鱼共生等关键技术,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水稻群体质量和抗逆性。”课题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邓安凤副研究员介绍,该模式在节省种子32%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据悉,该专项课题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多个市县农技中心共同推进,旨在系统解析水稻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机理,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在不同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