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系统提升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刘爱娇

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国家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系统提升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全会精神为统领,筑牢边境治理的政治根基。云南边境地区治理首先是政治治理,必须牢牢把握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一是要强化政治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引导云南边境地区各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兴边富民和强边固防的政治基础。二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进一步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坚持不懈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着力完善云南边境地区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边防维稳、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边境治理效能。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文化共建、守边固边中的积极作用,增强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让边境治理真正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将群众内生动力与制度体系建设有机统一,形成治理体系内外的双向赋能。

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边境治理制度化、法治化、智能化。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云南边境线长、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边境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必须在制度创新、法治保障和科技赋能上下功夫。一是要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云南边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出入境管理、口岸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制度建设,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边境治理责任体系。保持对边境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跨境执法合作,依法保障边民合法权益,以法治方式守护边境安全。二是要创新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结合边疆特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边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实现政令畅通、协调高效。要强化边境地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防灾减灾救援能力。三是要加快科技赋能与数字转型。巩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成果,以“智慧边防”“数字云南”建设为契机,加快边境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巡逻、人工智能识别等现代技术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研判、动态监测、风险预警,提高边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推动稳边与兴边有机结合。边境地区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安全与发展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促稳定。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开发,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中老铁路、中缅国际通道、中越跨境合作区等重大项目,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推进沿边特色产业带动,促进边境地区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以开放促稳、以合作促安的产业新格局。二是要着力以民生改善促认同。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更多宜居宜业的边境幸福村。加强政策指引,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更多兴边富民改革发展措施和政策红利惠及边境地区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边境地区群众持续增收,社会治理更加稳定的良好格局。三是要巩固以文化认同促团结。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生命线。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线,推进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互嵌,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文化认同引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云南警官学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博士研究生)

  • 报脚

  • 报头

  •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 把握理论传播规律增强思想引领力量

  • 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制度化建设

  • 新的文化使命重大理论形成的思想脉络

  • 系统提升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