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就业”平台智慧统筹岗位需求供给,工人公寓整洁便利、一应俱全,便民服务中心解决生活工作烦恼……楚雄市首个乡村产业服务社揭牌成立以来,目前已有74名产业工人入住,“云上就业”平台已联动苍岭镇内企业10余家,个人用户注册数超过2000人。
为破解群众就业难、企业用工难、资源流动难等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楚雄市坚持党建引领,靶向施策建成楚雄市乡村产业服务社,通过党建赋能、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联农带农等举措,积极探索园区企业与农村党建联建新机制,打造组织强、产业旺、人才聚、群众富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楚雄市全面盘活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资源,依托苍岭镇黄草完小闲置校舍和25户老旧农房等现有资源,建设乡村产业服务社。该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入楚雄市绿洲城乡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规范化运营,配套建设党群服务站、就业创业服务大厅、工人公寓、特色民宿、中央厨房等,集就业、培训、食宿、消费、休闲于一体,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三方共赢。
由楚雄市委组织部和苍岭镇党委牵头,服务社定期召集园区企业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建立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选派8名党建指导员下沉园区企业摸排用工需求、培训需求、存在困难等信息30余条。村级党组织全面摸排收集周边群众就业意向,建立招工需求清单、培训需求清单和就业意向清单“三张清单”。服务社依据清单做好劳务对接和就业培训,实现“清单式”精准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已有300余人通过平台实现固定就业;依托“云上幸福里”就业平台,实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求职者信息,实现“7×24小时”在线精准对接供需,目前“云上就业”平台已联动10余家企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60余件。
线上增联动,线下强保障。楚雄市乡村产业服务社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办点单式“技能课堂”,开设花卉种植、园区操作规范、电商运营等课程,累计培训超1000人次;打造工人公寓和特色民宿,外来务工人员可拎包入住;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打造中央厨房对企业供餐到岗,日供餐500余份;集中流转耕地3000余亩,用于“鲜花小镇”等项目建设,通过代办收购为企业收集可回收利用资源,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协调行业部门联动解决。
通过“村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服务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楚雄市乡村产业服务社与当地村集体公司共同受益。村集体公司以定向提供劳务输出和村集体闲置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服务社发展,定期获得股金分红,实现每户土地流转租金年均增收3000元,并实现当地村民就近就便就业,月收入30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殷洁 通讯员 段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