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岳晓琼) 11月5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退役军人工作专场举行,全面介绍我省贯彻落实“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重要要求,扎实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效。
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改革而生,退役军人有了“娘家”。“十四五”时期,退役军人工作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我省坚持把以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为内容的“三个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各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建成146个行政机构、16368个服务中心(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4万余名,制定了211项政策制度和160项内部规范。
全省“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涉及的指标中,有的提前完成,如:全省转业军官、军休人员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率100%,实现部队、官兵、接收单位三满意目标;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比例100%,确保退役不褪色;基层退役军人服务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的比例100%,让服务触角全覆盖、无死角。有的指标超额完成,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96%,超过规划预期,有效提升了退役士兵的就业竞争力;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参训率100%,超过规划预期,帮助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更好实现身份转变。
我省坚持以“项目工作法”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水平。退役军人之家建设率达100%,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基础更加牢固。建设云南省退役军人一体化服务平台,退役军人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大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用房、活动场所提质改造工作力度,老兵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投入资金4亿余元,推动234个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提质改造,数量是规划预期的3倍;对943座零散烈士墓进行迁移整修、集中管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中小学生300余万人次开展向烈士敬献鲜花、重温入党入队誓词、描红描金等纪念活动,云岭大地缅怀先烈、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氛围更加浓厚。
政策落地,退役军人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发放优待证80余万份,悬挂光荣牌120余万张;连续5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在全国率先开发推广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结算平台,让优抚对象更加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好退役士兵两保接续工作,让退役士兵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兜牢民生底线,发挥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作用,统筹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帮扶救助困难退役军人1.3万余人。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创新推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暖兵心、惠民生”10件实事,与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和中国人寿、中石化、中石油、云南交投等企业联合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优待优惠优先服务产品,让优待证的含金量更高更实,切实做好双拥工作;解决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问题,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生活补助大幅提高,军人军属的荣誉感成色更足;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实现新的突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由上一届的11个提高到本届的15个。
全省广大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涌现出赵家清、安晓华、岩罕陆等百余名全国、全省模范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
“十五五”时期,我省退役军人工作将在从“有”到“优”上持续发力,继续坚持和深化项目工作法,在就业创业、服务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强、获得感实的重大项目;在服务精准化、管理规范化、保障人性化上下功夫,推动老兵服务保障从“普惠均等”向“精准优待”升级。同时,进一步构建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引导他们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退役不退志,为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