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峨山彝族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以产业带就业、以产业促增收,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新时代富民之问交出了一份峨山答卷。
在富良棚乡番茄种植户陆绍林的连片大棚里,红绿相间的番茄挂满藤蔓,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陆绍林介绍,他家今年种了28亩番茄,预计产量能达到300吨。
陆绍林不仅是种植能手,还是番茄种植户的“经纪人”,他在集镇开设了4个集中收购点,为农户销售番茄提供了便利。陆绍林介绍,番茄销售以订单为导向,7月至12月,每天都有约2500筐番茄被收购,发往广州、深圳、上海、苏州、杭州、乌鲁木齐等国内多个城市。
目前,富良棚乡有番茄种植户993户,种植面积达6500亩,年产量3.25万吨,总产值预计超过1.6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合作社探索规模化运营模式,整合资源,打响‘嶍峨丫勒番茄’品牌。”富良棚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春萍说。
走进位于小街街道牛白甸社区的玉溪市智晖设施蓝莓产业园,一排排盆栽蓝莓在精准的肥水一体化系统下茁壮成长。“基地采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管理模式,数据化与精准化的管控贯穿从日常管理到生产采摘的全过程。根据去年的市场反馈,果实糖度高、硬度好、口感脆,广受好评。”玉溪市智晖设施蓝莓特色产业园基地技术员向旭美介绍。
牛白甸社区立足资源优势,于2024年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玉溪智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蓝莓特色产业园。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社区创新采用“村企合作”模式,由村办公司负责土地流转、用工保障等具体事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企业与社区、群众的互利共赢。
牛白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期永跃介绍,企业的落户为社区经济带来了巨大改变。对于农户而言,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增收五六百元;对于村集体而言,不仅通过服务企业获得了每亩100元的服务费,还通过社区公司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每为企业成功派遣一名务工人员,社区公司每日便可获得2.5元的服务费,有效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
“我家租了15亩地给基地,租金收入四五万元。基地离家近,我们全家都在基地工作,一家三口每人每月能挣4000多元。”牛白甸社区甸百亩组居民合俊松说。目前该基地固定用工约30人,采果高峰期预计需要700人左右,工费支出1000多万元。该项目已建成860亩高标准设施大棚,预计今年产量800至1000吨,实现销售额1亿元。
从种植番茄鼓起群众钱袋子,到蓝莓产业开辟发展新路径,一个个特色农产品的俏销,生动实践着峨山县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的转化之路。
本报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蒋婵雯 孙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