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鑫龙) 10月23日,四大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原创研究形式,刊发了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牵头,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等领衔完成的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是云南省医疗器械研发在国际顶刊中的零的突破。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介入治疗使用金属封堵器封闭缺损。这个全球首个针对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原创的可降解封堵器不但能安全有效地关闭缺损,而且在植入两年内完全降解,并诱导生成与自身组织无异的“新生房间隔”。
潘湘斌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王云兵团队、乐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历时10年协同攻关,成功研制出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可降解封堵器,并围绕其有效性、安全性开展严谨的临床验证。该研究在全国10家心脏中心纳入229例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可降解封堵器或传统金属封堵器治疗。
可降解封堵器的成功应用,离不开潘湘斌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的“无辐射经皮介入技术”。传统介入治疗依赖放射线引导,而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无法显影,成为国际研发的共性难题。潘湘斌团队另辟蹊径,以纯超声引导实现精准植入,彻底摆脱对放射线与手术室的依赖,不仅克服了技术瓶颈,也使得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