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亢景河园老村长农家乐里,傣家饭菜香扑鼻而来,庭院绿植与盆景点缀,用餐环境雅致温馨。老板娘张丽穿梭在厨房和餐桌间,忙着给游客出餐。
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社区景亢组,借乡村旅游发展契机,让百年傣寨焕发新活力。去年以来,这里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从“靠天吃饭”的农耕村落,到“来了就不想走”的旅居目的地,景亢用烟火气与民族风,诠释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内涵。
谈起生活的变化,张丽感慨道:“以前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庄稼,自从旅游业发展起来,我们把自家院子改造成农家乐,主打傣族口味,有傣味醋水鸡、百香果煮鱼、傣味牛排、撒撇等特色菜。现在每天至少接待20桌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收入比以前种庄稼翻了好几番。”
沿着寨门的步道前行,在“傣家阿妹好运来小吃店”里,花生粉、傣式舂鸡脚、香茅草烤鱼等傣家美食色香味俱全,老板金正英在自家开的两家店间来回忙碌,她调配的各种风味小吃,引得游客驻足品尝。“我家这个小吃店开了4年多,景亢打造旅游景点后,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去年毛收入40多万元,今年收入可能比去年还好。”金正英笑着说道。
优美的环境、热情的村民、地道的美食,让景亢成了众多游客心中的宝藏目的地。来自昆明的游客阮婕一边品尝着傣家美食,一边忍不住为景亢点赞:“我是第一次来景亢旅游,作为傣族村落,这里不仅风景美、环境好、空气清新,舂鸡脚等小吃也特别好吃。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带小伙伴们再来玩。”
景亢的“出圈”,并非偶然。依托距县城5公里的区位优势与傣族文化底蕴,村里以科学规划破局;党员带头拆围墙、种绿植,把“小庭院”变“小公园”;同时,借助沪滇协作资金建成泼水广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让村寨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现在景亢一年比一年美,农家乐有12家,此外,咖啡馆、茶馆、红豆酒馆等业态也陆续出现。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建好,我们还依托这些设施打造了夜市和小吃街,现在小吃街已经入驻23家商户。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建几家优质咖啡馆,让景亢的美食和业态更丰富,带着农户一起提高收益。”景亢组组长刀明华介绍。
“我们始终围绕‘茶旅融合+民族风情’的方向升级发展,对标AAAA级景区标准补齐设施短板,优化导览和服务设施,让绿美景观更连贯。同时,深挖旅游体验感,把竹艺、陶艺传习和稻田摸鱼等活动常态化,结合泼水节推出特色旅游套餐,进一步壮大旅游业态。此外,依托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更多像‘牛圈咖啡’这样的特色店铺,打响景亢‘百家美食’和茶咖特产的名气,让游客玩得开心,更能带走属于景亢的独特记忆。”沙河乡允俸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俸华兰表示。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张智新 张海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