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红色旅游再升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龙陵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热度持续升温,前往松山战役旧址开展祭扫活动、瞻仰革命先烈,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长期从事松山战役历史讲解工作的李富芹,每天要为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述松山战役这段惨烈而悲壮的抗战历史。她的身份也从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蚂蝗水组的普通村民,逐步成长为一名职业讲解员。“我从事讲解工作已累计10年,每日需完成4至5场讲解任务。”她说。

众多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会选择到松山脚下的农家乐、饭店,体验并品尝当地特色餐饮。入选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松山荷包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风味,成为广大游客青睐的特色菜肴。

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婷在用餐后说:“这里的菜式很有特色,刚才吃到的松山荷包蛋在其他地方从来没吃到过,非常美味。”农家乐经营户杨松越边接待客人边说道:“客人来我家最喜欢点的菜就是松山荷包蛋和松山土鸡。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有十桌左右,年收入有四五十万元。”

除了带动农家乐生意持续向好,当地的民宿、小吃、农特产品等也得到游客光顾,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做起了买卖,让这个大山褶皱里的大垭口村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松池小栈的工作人员董彩润在为客人制作小吃时介绍:“我们店主要经营本地的咖啡、红糖,还有文创产品和小吃。游客还是挺多的,一天营收能有1000多元。”

“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大垭口村的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生意越来越好。”腊勐镇大垭口村村委会主任李蕊腊介绍,农家乐从原来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今年预计可带动群众增收500多万元。

近年来,腊勐镇始终以松山战役旧址建设为核心抓手,深度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通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李开平 周青

  • 古道徒步乐开怀

  • 傣家院里饭菜香

  • 花桥院里慢生活

  • 报头

  • 烟田转型成景区

  • 守得住乡味 玩得出新意

  • 红色旅游再升温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