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 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巧家县探索光伏发电与生态护林共赢——

板上发电 板下护绿

光伏板下养殖。 本报通讯员 张顺富 摄

晴朗冬日,记者驱车驶入巧家县老店镇大岩洞村,只见巧家海坝光伏电站的千亩光伏板在层林间铺展,如银色铠甲般贴合山势,勾勒出“板上发电、板下护绿”的生态画卷。

“2022年8月并网发电至今,海坝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8.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5万余吨、抵消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巧家海坝光伏电站现场运行负责人赵德春介绍。

作为金沙江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基地的重要一环,巧家县已建成海坝、小羊窝等多个标杆光伏项目。即便入冬植被生长放缓,海坝项目仍凭借“光伏+生态修复”模式持续发力——在50度以上陡坡采用岩石锚杆微孔桩工艺稳固光伏板,同步播撒耐寒草种,让发电效能与生态护林双向兼顾、稳定运行。

如今,巧家县已构建起集中式规模化开发、分布式精准覆盖的光伏发展格局,集中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阳光收益”稳稳走进寻常百姓家。

这份绿色产业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村民。据了解,巧家光伏项目建设累计带动5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务工收入超1.8亿元;土地流转收益达1.4亿元,14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均增收7万元以上,不少村民在农闲时间到项目区从事运维、除草工作,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不仅如此,巧家县推出“532”收益分配模式,即按照50%、30%、20%的标准,将分布式光伏收益分配给光伏电站所在地村集体、县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金、屋顶所有权单位,实现绿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2024年,分布式光伏收益达2000万元。

在碳减排的“绿色战场”上,巧家光伏产业同样交出亮眼答卷。经测算,全县已投运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过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62万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近20万吨。这份减碳成绩单,为全县稳妥推进碳达峰筑牢根基,也让巧家县天空更蓝、空气更清。

巧家县还进一步探索光伏与农业、养殖的深度融合,计划在牧草返青前启动“牧光互补”试点,实现“一地两用”、效益倍增;扩大分布式光伏覆盖面,推广农户“光伏贷”业务,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更多巧家人的日常选择。

“巧家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重点县,风光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绿色能源经济是我们的明确方向。”巧家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重点破解“发得出、送不走、用不好”的新能源消纳难题,让富集绿电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张顺富

  • 老字号的新活力

  • 板上发电 板下护绿

  • 雪域秘境 步履生金

  • “吃干榨尽”每颗百香果

  • 报头

  • 从守匠心到谋创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