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事

聆听相遇的交响

11月10日傍晚,“占芭花遇见茉莉花”中老音乐故事会在老挝占巴塞省巴色市湄公河畔举行。熟悉的中国乐曲《茉莉花》和老挝歌曲《占芭花》在湄公河畔响起,中老朋友欢聚,说着相知相亲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场“相遇”的交响。

说到自己在中国留学的感受,老挝驻昆总领事邦当·巴萨帕迪分享道:“在中国的学习经历是一笔宝贵财富,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能力,也让我始终怀揣深化老中合作的使命。”老挝姑娘林茵乐,从对铁路技术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她的蜕变始于2022年的云南求学之旅。“现在,我教的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并加入为老中铁路服务的队伍,我感到无比自豪。”对于未来,林茵乐满怀憧憬:“期待在老中铁路开通运营十周年时,能带着学生们乘坐‘澜沧号’动车组,到云南去看一看。”

“光明照到的地方,路就会延伸。”这句老挝谚语,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老中电力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赵明艳常记心中。自2019年成为“电力人”以来,她见证了中老铁路外部供电项目变为现实,也亲历了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的启动。“工作之余,我会带中国同事去市场挑布料,找裁缝做老挝传统服装。他们送给我一套汉服,就是电视剧里的那种,特别好看。”赵明艳说。

而在中国小伙刘艾伦和老挝导游苏力眼中,摄影和旅游不只是看到风景,更是人与人、文化与文化间的对话。刘艾伦扎根老挝多年,2013年创立了老挝希望视觉工作室,怀揣着“用影像搭建文化之桥”的初心,让艺术成为中老联结的纽带。他和团队在老挝策划的“希望”当代艺术群展,让特殊儿童的画作与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在“光之艺术”影像展中,展示了47位中老摄影师镜头里的凡人微光……刘艾伦始终坚信:“艺术的力量或许有限,却足以点亮一束光,让不同群体被看见,让跨越国界的善意被传递。”

苏力说,过去一年带团的经历,趣事与温暖交织,还有老挝乡村孩子们用中文为中国游客送上手作礼物,友谊在笑声中贴得更近。“今年年初,中老铁路D87次列车上年味十足。列车车厢里贴着窗花、挂着红灯笼,老中两国乘客一同唱歌、剪纸、包饺子,一路畅聊沿途的风土人情,这趟一路欢歌之旅成为我的难忘回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曼烈村的岩书村长通过视频,与大家分享了中老边境线上温暖绵长的村寨情谊。“2023年,我们曼烈村与老挝勐新县曼纳坎村签订了友好村寨协议,自此守望相助的情谊愈发深厚。得知曼纳坎村道路泥泞,孩子们上学艰难,曼烈村村民筹措了66吨水泥,全力帮助邻村修路。如今,平坦的水泥路已成为两村的连心路。”

音乐故事会上,大家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前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达温雅说,希望老中两国加强媒体间内容互换、人员培训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期待老中双方继续携手,让媒体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

赵明艳说:“希望老挝能更好地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挝农林研究院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副站长潘达龙说,自己很喜欢喝中国的玉米粥,“希望未来能用我培育的优良玉米品种做一道美食给大伙尝尝……”

老挝歌曲《湄公河明珠》响起,中老两国青年自发上台跳起了舞蹈,“占芭花”与“茉莉花”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李玲 胡丽仙

  • 一路同行共芬芳

  • 共享文化好串门

  • 报头

  • 聆听相遇的交响

  • 茶咖连起一江情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