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倩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尤其是干部。近年来,昆明市围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和“六个春城”建设目标任务,在先后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活动,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和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基础上,今年系统推进干部“精培优育”工程,围绕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战略部署,以政治素质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实战本领增强、干事创业担当“四大行动”为抓手,打造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升级版,培养锻造一支符合“排头兵”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强基固本
政治淬炼筑牢思想根基
“过去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比较碎片化,经过系统培训,才真正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伟力。”近日,在昆明市乡镇(街道)长(主任)领导干部进修班结业式上,一名街道主任的感言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
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课程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同步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模块,通过案例教学、现场研学等多元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引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在开展政治素质提升行动中,昆明市深入开展基本培训,举办8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覆盖学员740人。同时,严格落实各类主体班次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少于总课时70%的要求,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深挖陆军讲武堂、朱德旧居、“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聂耳墓(聂耳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成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精品路线,推动广大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
干部政治素质既要培优,又要考准。为避免政治素质考察虚化、泛化,今年以来,昆明市委组织部组建4个调研组,对全市132个单位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政治素质全覆盖考察。
“评价干部是不是讲政治,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干事、干成了什么事。”昆明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负责人介绍,他们专门制定了包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等7个方面的正面清单,政治能力不过硬、规矩意识较弱、作风不严不实等7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以及政绩观偏差问题清单,为考察提供了具体指标支撑。通过个别谈话、政治素质调研会、随机走访、专项测评、实地核查的立体考察模式,注重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统一,全面掌握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能力与政治意志。
此次考察不仅发现识别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也摸清了少数履职不力、状态不佳的干部情况,更分类建立了优秀“四类干部库”,为后续优化班子结构、配强干部队伍明确了调整补充方向。
精准赋能
实战练兵锤炼过硬本领
近日,昆明市领导干部“精培优育”工程文旅产业项目实训举行结业式,7个小组的21名学员系统汇报了在昆明文旅集团重点项目一线为期3个月的实训成果,一个个鲜活案例见证着干部专业能力的跃升。
安宁市温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弟说:“我们在项目上实战,涉及市场、规划、运营、融资等多维度训练,最宝贵的收获是学会从管理者思维向运营者和服务者思维转变。”
昆明空投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道辉参加了中老跨境旅游专列项目实训,全程参与项目设计、策划、筹备、报批等各环节,项目小组共同提炼了一份《旅游产品打造实操指南》,为基层打造旅游产品提供了“行动地图”。
文旅产业项目实训正是“精培优育”工程着眼提升干部实战本领的一项创新举措。今年7月至10月,昆明市选派21名学员到昆明文旅集团开展为期3个月的文旅产业项目实训。项目成员被划分到7个市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上,选派项目导师全程指导,学员以干促训直接参与项目,在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
为破解部分干部“本领恐慌”“能力短板”问题,昆明市在“精培优育”工程中聚焦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同步开展专业能力提高、实战本领增强两大行动,形成需求导向、精准赋能的培训体系。今年以来,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确定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四大主题,打造应急处突、规划建设、滇池绿道、项目推进、数据赋能、招商引资六大精品培训项目。
培训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各行业部门牵头,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通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案例教学、分组研讨、导师帮带、项目实训、结业展示、成果汇编等多样化培训方式,精准为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赋能。目前,已举办昆明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昆明市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昆明市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等50个重点班次,培训学员3000余人。
在火热社会实践中锤炼自己,是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昆明市还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干部力度,选派22名干部赴商务部、上海国资投资公司、上海市普陀区、重庆市江津区学习锻炼,吸收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下派43名市直部门(主城区)科级干部到县(市、区)部门、乡镇(街道)挂职,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选派16名县(市、区)科级干部到市直部门和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挂职,拓宽全局视野;选派48名科级干部开展银政合作、政企(事业)互派挂职,打通政企协同堵点。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昆明市注重年轻干部培养,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选派年轻干部到“8+N”产业链办公室、磨憨建设指挥部、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省“三会”筹委会综合协调部等工作专班参与专项工作,健全完善人员选派、跟踪管理、专项考核等工作机制,从中发现识别和跟踪培养干部。同时,突出强化选调生到村任职管理,分地区研究制定选调生国情调研报告“课题菜单”,引导选调生在基层扎实历练。盘龙区建立“双导师”帮带制度,为37名驻村选调生配备1名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成长导师、1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成才导师,创新推进选调生“推荐官”计划及积分管理机制,制定任务认领“揭榜招贤”机制,相继开展双龙文旅产业、驻村工作、盘龙“老字号”企业等4期“推荐官”系列活动。富民县系统推进“青苗培优·壮苗满穗”工程,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在内部推行“1+5”导师结对帮带的基础上,聘请义乌市七一村党委书记等外部导师“陪跑陪练”,沉浸式、融入式实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
激励担当
严管厚爱激发干事活力
“感谢组织一直没有放弃我,帮助我认识和改正错误,让我能够重振信心。”曾受到处分的昆明市级机关干部袁某某在接受昆明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回访教育时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昆明市《受处分人员教育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实施后重新启用的干部代表,他的经历体现了容错纠错机制的温度。
今年以来,昆明市制定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暨教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结合被处分干部违纪性质和情节,对受处分的问题已妥善处理,且真诚认错悔过、表现突出、干部群众认可度高的处分期满干部建立正面清单,并作为考核、选拔和调整任用等事项参考。截至今年10月,已建立正面清单58人,18人得到重新使用,让“跌倒”的干部重燃干事热情。
在开展干事创业担当行动中,昆明市制度化推动“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地落实,充分运用事前报备容错、事中常态化澄清正名、事后强化受处分人员教育管理的全链条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者撑腰鼓劲。
严管与厚爱并行,约束与激励并重。昆明市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全方位激发干部干事热情。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重大专项任务完成情况组织开展公务员及时奖励工作,市级对88名公务员、33个集体予以及时奖励,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开展关心关爱干部专题调研,在政策、培训、待遇等方面加大向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的倾斜力度,并扎实做好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广大公务员健康履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针对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机关干部职工和挂职干部,“量身定制”干部考核奖金、职级晋升、统筹职数等保障措施,努力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在市级带动下,各县(市、区)纷纷出台配套举措:西山区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惩措施,今年已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下职级78人;呈贡区制定下发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条措施、推进区管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工作规范等,从政策关怀、物质激励、保护关爱等多维度构建激励闭环,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广阔舞台。
为让干部轻装上阵,昆明市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市、县两级仅保留中央、省级明确要求的6项,实现“减事项不减责任、减负担不减压力”,让干部能集中精力抓落实。
从理论武装到实践锤炼,从精准识人到严管厚爱,昆明市“精培优育”工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干部培育体系,正淬炼出一批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排头兵”干部队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书写着昆明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