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清晨,富源县的田间地头寒意渐浓,大型农耕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野的宁静。刚从泥土中翻出的魔芋种芋裹着湿润的泥衣,村民们围在田垄边,熟练地分拣、装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富源的温凉气候与红土壤非常适合魔芋生长。近年来,富源县将魔芋确定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累计投入3亿余元,构建起完善的产业扶持机制。通过组建近300人的科研队伍,成功培育出“富魔1号”“金地1号”等优良新品种。如今,富源已建成6个万亩级种植乡镇和30个千亩连片基地,魔芋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18万吨,在种芋规模、种植规模、加工规模和交易规模上实现“四个全国第一”。其中,种芋份额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富村魔芋交易市场成为了全国魔芋价格的“风向标”。
“如果只卖原料,魔芋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最大化。”在佳芋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颗颗魔芋经过精深加工,变身精粉、面条、素食等多种产品。公司负责人陈丽艳介绍,企业年产值已超1.2亿元,带动就业4000人次。
目前,富源县已培育了80余家魔芋加工企业,建成精深加工生产线40余条,年加工精粉约1万吨。同时,创新开发出魔芋爽、魔芋凉皮、素毛肚、魔芋月饼、魔芋膳食纤维等30多种系列产品,实现了从论吨卖原料到论克卖商品的价值跃升。
2024年,全国魔芋产业发展大会在富源召开,中国魔芋网和京东富源馆同步上线,标志着富源魔芋完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完整闭环。
截至2025年,富源县358家魔芋专业合作社共带动3.4万余户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依托“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12.82万群众在种植、加工、销售等魔芋产业链各环节实现稳定多元增收。
从田间地头的“土疙瘩”,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未来还将拓展医疗保健、生物材料等新领域的应用。富源魔芋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云岭大地上继续书写“一颗魔芋富万家”的生动故事。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张素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