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富源县中安街道寨子口社区浒子村,洞上水库波光粼粼,村内道路洁净如洗,村外大棚连片成荫,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这个因石坝水库建设而整村搬迁的移民村,226户976名村民曾守着8000余亩沃土,却深陷种粮仅够吃、赚钱总不够的困境。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2021年,浒子村紧抓富源县特色产业发展东风,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在特色产业培育上寻突破。村里以每亩734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5312亩,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历经5年深耕细作,260亩温室大棚里,绣球花、雪柳等鲜花争奇斗艳。基地每年销售鲜切花1500余万枝,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常年固定用工20人,采摘旺季可吸纳1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日收入110元。
四季蔬果种植产业同样红火:1000余亩西瓜基地主打优质品种,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西瓜高出1元,从田间管理到采收,辐射浒子村及周边社区超2万人次就业,务工村民日增收110元;1800余亩蔬菜基地错季种植荷兰豆、黄瓜、青花菜等作物,新鲜蔬菜远销昆明、上海等地,每天有40名村民在此务工,日收入100元;100余亩蓝莓园今年盛果期单日鲜果销售收入超4000元,带动当地务工及周边农家餐饮增收超10万元。县发投公司在此种植了800亩魔芋,也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1.5万人次的就业机会。
除了规模化特色种植,浒子村还形成了规模产业挑大梁、庭院经济作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村民们利用庭院空间养殖猪、牛等牲畜,让方寸庭院变身增收“阵地”。2024年,搬迁安置部门投入1200万元,打造樱花步道、移民文化长廊、多功能场馆等1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不仅让村庄颜值愈发亮丽,更为村民生活增添了幸福感。
如今的浒子村,村民出租土地有租金、参与种植有盼头、就近务工有钱赚、发展庭院有收入,多元增收路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夏关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