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学。”谈及自家这些年走过的路,刁文迁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翻看两个儿子读书时的老照片,他感慨万千——正是这份坚信教育能改写命运的执着,让这个曾经贴着贫困标签的家庭,走出了一位翱翔蓝天的副机长和一位研究生毕业的教师。
沿着富源县大河镇圭山村委会的道路前行900米,一栋3层小楼映入眼帘。门前整齐堆放着制作桌椅的木材,这是刁文迁养活一家人的老手艺。“那时,全家挤在7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一年收入不足2万元,每到开学季,就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刁文迁回忆道。
2017年,刁文迁家率先享受到了2.1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用于新建房屋;两个孩子读书也能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补助政策,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我们赶上了好政策,生活越来越好。”如今,教育投入给刁文迁家带来的回报,远超任何物质馈赠。飞行员、优秀教师,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骄傲。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安街道回隆社区长房子居民小组的游朝梅对此深有体会。她曾是一名留守妇女,独自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丈夫打零工的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2018年,社区聘用游朝梅到环卫站工作,这份收入不仅帮她渡过了生活的难关,更开启了她扎根村庄的别样人生。
“别看她身体瘦弱,工作起来却特别认真,干劲十足。白天扫不完,哪怕深更半夜,她也要把路面打扫干净,回到站里还会把工作资料整理归位。”提及游朝梅,村民和同事们都对她赞不绝口。
好口碑积攒起了好人气。2019年,游朝梅当选回隆社区长房子居民小组组长,兼任社区环卫站站长;2022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4年10月,她又被选举为长房子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干事的劲头也更足了。工作中,游朝梅带领环卫队为建设美丽村寨、富裕乡村而努力;闲暇时,她会到保家村会客厅兼职咖啡师,日子越过越顺心。
刁文迁、游朝梅的幸福生活,是富源县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振兴转型的生动缩影。随着民生保障与产业赋能的继续深耕,近5年来,富源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813元攀升至21300元,群众就业有支撑、增收有渠道、生活有奔头,乡村振兴的果实更多更甜。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潘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