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云芬) 11月6日,楚雄市东华镇百亩示范田里,由云南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内多位权威水稻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粳稻新品种“云粳60号”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实收测产,3块测产田平均亩产710.54公斤,百亩连片加权平均产量为699.82公斤。该品种在荒地改造田的首年种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的优良特性,具有巨大推广潜力。
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片110亩的示范田原为荒地,今年首次改造种植,4月16日至19日进行秧盘育秧,6月15日至24日完成移栽。全程采用标准化栽培管理,展现出该品种良好的适应性。“‘云粳60号’是我们在2015年以‘声农5号/楚粳44号’为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种专家袁平荣研究员介绍,该品种全生育期175天,株高107.2厘米,在保持优良食味品质的同时,实现了抗病性与丰产性的有效统一。
检测数据显示,“云粳60号”米质主要指标达部优2级标准,在抗病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抗稻瘟病(1级)、高抗白叶枯病(1级)、高抗纹枯病(1级)、高抗稻曲病(1级)。专家组副组长、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徐津表示:“这样全面的抗病能力,在我省粳稻品种中并不多见。”
产量记录显示,该品种在2023至2024年云南省统一常规粳稻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714.73公斤,比对照增产1.93%;202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93公斤,比对照增产9.8%。
“这个品种特别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50米至1850米的粳稻区域种植。”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孙国亮介绍,“云粳60号”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我省中海拔粳稻区一个优质高产的新选择。现场专家一致认为,“云粳60号”的成功选育,是云南省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