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工匠 带农增收

段四兴(右四)走进乡村、高校传授木雕技艺。 本报记者 王淑娟 摄

11月11日至14日,2025年“云南省乡村工匠培育”系列活动在楚雄市举行。活动全面展示宣推乡村工匠产品作品,有效增强了乡村工匠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2023年启动的“云南省乡村工匠培育”活动,两年来共培育认定乡村工匠9424人,其中全国乡村工匠名师9人、培育对象4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59人。为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农业农村、教育、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妇联等部门密切协同,引导乡村工匠提升职业技能,支持发展特色产业,联结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人才振兴深度融合。

“我们带着技术多次走进独龙江,不久前回访看到当地不仅成立了协会,木雕技艺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法宝。这里的木工生产出的产品广受市场好评。”第一批全国乡村工匠名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段四兴说。

作为深耕金漆透丝雕刻技艺的县级乡村工匠,高级工艺美术师邓志文的作品是市场上的“香饽饽”。30年前他从广东佛山来到云南瑞丽,在畹町镇对267位村民进行了免费培训。“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了行业中的大师,有的自己开了工作室,有的也成为我的工厂里的员工。”邓志文说。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保山南红,就被它温润如脂的柿子红色所吸引,可长期以来,因为没有制作珠宝的技术,当地农民只能销售原料。省级乡村工匠、云南玉雕名师杨小娇在保山开展技艺传承培训,带动46户村民80余人制作南红工艺品,实现就近就业。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乡村工匠的宣推力度,形成积极主动加入乡村工匠队伍的良好氛围。健全乡村工匠支持政策,加大乡村工匠培训力度,让各级乡村工匠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形成聚集效应。

此次乡村工匠培育系列活动期间,全国乡村工匠培育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两稳一防”(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脱贫人口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工作会议同步召开。自2021年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创新探索出一条挖掘乡土人才资源、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帮扶工作新路径。统筹实施一揽子就业帮扶政策,创新针对性帮扶举措,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王淑娟

  • 健康关爱进重点工程施工一线

  • 校企携手 融合创新

  • 乡村工匠 带农增收

  • 元江民生工程施工引来群众怨声

  • 技能培训打开就业新空间

  • 报头

  • 香格里拉市法院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