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1262”预警叫应机制为什么能让云南防汛救灾工作实现历史性、根本性的转变?近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了8条经验启示,其中,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健全指挥体系是关键所在。
云南是全国防汛救灾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暴雨多发、河网密布、地质灾害多发等多个因素叠加,让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更具复杂性和严峻性。为应对这一状况,2022年以来,“1262”预警叫应机制在全省建立并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成效,有力保护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很多防汛救灾案例中,在紧急灾情和忙碌人群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党的领导和指挥体系在发挥作用。
防汛救灾直接关系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当好“施工队长”。汛情、险情、灾情瞬息万变,“一把手”在一线调度,才能第一时间决断、第一时间处置;同时,防汛救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把手”在前指挥,才能快速集结力量、整合资源。可以说,防汛救灾能取得多大的成效,与压实“一把手”责任是分不开的。
防汛救灾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有统一的指挥体系,才能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联动起来。云南防汛救灾能做到指令畅通、步调一致,原因就在于推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预警与应对之间的联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动。通过实现这“三大联动”,应急、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进一步共享资源和信息,发布预警的单位和收到预警的单位都清楚自己的职能和任务,区域之间同步预警、同步调度、同步组织群众转移,形成了一盘棋工作格局。
天灾无情,合力暖心。洪涝灾害“零伤亡”的背后,不是运气使然,而是机制在发挥作用。让我们进一步坚持好、落实好这些做法经验,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为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