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开化府志》:一部记录清代改土设流的地方志

冉庚文 高珊

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两个版本的《开化府志》。两个版本体例一致、上限一致,都是自远古的“颛顼帝”起;志鉴一致,是一部记录清代改土设流的地方志。

《开化府志》的特点

特点一:记述的历史跨度长、编修时间长,参与编修的人员众多,其多数成果被公开出版发行的多个权威方志引述或收录。先后主持编修工作的汤大宾、周炳两位知府、两任总裁的贡献最大。汤大宾,清代江苏省常州府清阳湖人。历任玉环同知、山阴知县、云南澄江知府、开化府知府、广西浔州知府兼梧州知府等。1758年主持编修并成书《开化府志》。至1825年,周炳等人再次主持编修《开化府志》时,汤大宾被载入“名宦”。周炳,铁岭人。1816至1828年,周炳在云南开化府境内履职达10年之久。自1825年起,因云南纂修省志,周炳受命参与开化知府何怀道等人续修《开化府志》。1829年,周炳升任安徽池州知府,在奔赴安徽履新途中,周炳将志稿带至昆明省城交给负责云南省志总纂的北平查守樗、山阴县史澹初2人作精审删定,然后进行刊刻印刷。

特点二:“改土设流”主线贯串全志。汤大宾、周炳等诸人志“山川”而述之:“百年以来,山无伏莽,河不竭流”;志“学校”而述之:“痒序立而礼乐兴,诗书泽而风俗美”……全书共计10志,均以“改土设流”为主线,彰明政道、鼓舞士气、濡润后生。这样的写法,打破了“志不问政”的私人修志法则,立起了中国官修志书与国之大政互为表里的一面旗帜。

特点三:专志加附志,互为印证。周炳道光志的篇目体例与汤大宾乾隆志是一致的。全书10个大的部类,部下计67个子目,为25万余字。67个子目中,均有不同的附志,每个附志之下又有二三个、四五个不等子目。志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主次分明、轻重相宜、互为表里、互为支撑,全书10志都采用了类似的组织形式,这是《开化府志》的一个特例。这样的布局和写法使改土设流各方面的重大成就都得到了应有的记录。

《开化府志》关于地理、历史、文化及人物研究

《开化府志》第一卷“图象”、第二卷“建置”、第三卷“山川”通过对地理的记述,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改土设流进程中,处理好民族关系、边界关系,处理好大国小国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中国智慧和云南开化各民族的历史贡献。

关于开化的历史研究,在第二卷“建置”中的“沿革”和第八卷“兵防”有详细记述。在这些记述中,可以让广大学人、读者了解到“诸葛亮平定南中”“中国与藩属国安南”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经纬。

关于人物研究,包括“选举”等16个子目,是《开化府志》中子目最多的一个专志。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男女,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都进入了志书。与其他入志人物相比,进入志书的女性占有一定的分量。进入志书的妇女均是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孝老爱亲且献出青春,甚至宝贵生命的时代典范。

关于文化的研究,或“木犴金羊,西南呈经纬之象;白鸟神马,边徼开文学之先”的开化育人之气,或“易朴遬而彬雅,浸浸乎鼓吹休明”之开化风俗之美,或“太平盛世”“鸿业鸿彰”的开化文明之风,均坚持“按地稽籍,必有实据;表景分析,不厌精详”原则,集中在“学校”“风俗”“艺文”中作真实记述。以此彰显改土设流“文以载道”的文山图景。

《开化府志》的治疆文化理念

《开化府志》倡导的治疆文化理念,值得广大学人倍加重视与传承。

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理念。改土设流以后,中央王朝设立“有开必先、有初必继”的开化府。1730年设立由雍正皇帝钦定实命的“笃实者山,辉光者文”的“文山”县治。以图实现“火法土凝”“日华岳丽”“日新其德”的全新改变。这些变革梦想,早在1731年就写入云南文山首任知县徐本仙的《修建文山书院记》。至汤大宾编修《开化府志》的近百年时间,开化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兴办了教育,产生了土司时代闻所未闻的进士、举人若干,以及从开化地区、文山地区生长起来的异地为官的知府、知县、教授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理念。知府的职能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劝农课桑,以厚风俗;禁戟强暴,以安良善;平情听断,以清狱讼。”这些标准写入了大清王朝《训饬知府文》。知府履新前,都要接受皇上面见面训,“设郡以来,屡被殊恩:减赋粮、均徭役、免商税、重赏恤。”知府汤大宾在“田赋”小序中引用了《尚书》的“亲民爱民”语,体现了那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九囿一家、六合同风理念。改土设流,其目的就是要革除四分五裂的民族割据局面,最终形成各民族大联合大团结大一统的人类文明新格局。诸如“我国家肇造,区宇九囿久式”“今圣天子在上,中外一统,重译来朝”之说,在《开化府志》中多处可见。“伦明于上,民亲于下”“四海之外,六合之内,咸知展亲睦族,讲让兴仁,以臻一道同风之盛。”知府汤大宾在《改建开化府明伦堂碑记》中如是说。开化人、文山人,以开辟学校、拓展教育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改土设流以期实现大一统的变革理念。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理念。尊重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传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信立威成”之中国大道,反对穷兵黩武。汤大宾在宣扬这些理念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以文教治郡”的边疆治理新理念,并付诸实践。社会文明蒸蒸日上,四方百姓纷纷叫好,当时开化邻居藩属国国王更是表示“圣朝千万年太平,臣国千万年奉贡”。治疆知府汤大宾因此享有一代“名宦”的崇高荣誉。

潜移默化、因势利导理念。改土设流的又一个举措就是把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下来,把优秀的外来文化融入地方文化,改进或革除不良之风气。于是开化地区才有“正月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初三祭文昌”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民族文化节庆。“俾之潜移而默喻,则又在乎振兴鼓舞,因其势而利导之。”汤大宾在《开化府志》中说,对于那些没有进过学校的大多数人,要多从正面引导,要使那些低级的文化、庸俗的文化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正所谓“庸多让乎!”所以“志《风俗》!”

云南巡抚刘藻说:“俾千百年方隅事迹,原委条贯。瞭然在目”;云南学政叶观国说:“观其纲举目张,不支不漏,其力可谓勤、其功可谓伟矣。”云南布政使傅靖说:“洵有合于外史之遗意,而足以导扬美盛,昭国家一统无外之鸿模矣”。“考据综核,叙次井井。”云南粮储道罗源浩说,《开化府志》篇目的完整性,常璩《南中志》及西南所有史书、志书与其相比较,是“有不可同年而语者矣。”

(作者1系中共文山市委党校三级调研员;作者2系中共文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 报头

  • 云大社会学系档案中的学脉与学人

  • 云南媒体国际交往的探索与构建

  • 《开化府志》:一部记录清代改土设流的地方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