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涵
防汛救灾,是一场与时间和险情的生死赛跑。在这场赛跑中,做实网格管理是筑牢防汛救灾工作的坚实基础,必须落实到户、责任到人,打通防汛救灾工作“最后一公里”。
基层网格员,是这一体系中最关键的力量。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哪里有隐患风险,哪家有老人小孩,都很清楚。一有险情,就能以最快速度去叫应,去组织转移,是防灾前线不可替代的“第一响应人”。汛期里,全省20多万名网格员日夜坚守在防汛一线,他们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让庞大的防灾体系具备了精准触达、快速反应的能力,在隐患排查、预警叫应、转移安置等环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预警贵在神速,行动赢在抢先。险情往往瞬息万变,慢一拍就可能贻误战机,迟一步就可能酿成大祸。去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吕折村的山体滑坡险情,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网格员早上6时发现隐患,仅用16分钟就组织17户34名群众安全转移。6时40分左右,就发生了滑坡。这宝贵的16分钟,不仅仅是时间,更是网格员用责任和担当为群众抢出来的一条生命通道。
网格虽小,却能编织起全域覆盖的安全网。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全县被科学划分为1万多个防汛小网格,确保危险区域全覆盖。今年5月18日,该县两个乡镇突降暴雨,而这张细密的网格确保了预警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每家每户,网格员得以迅速组织32名群众安全转移。这证明,无论地形多么复杂,只要将责任压实到每个最小单元,就能在危急时刻做到忙而不乱、应对有序。
防汛救灾,关系重大。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加强培训演练,更好发挥网格员的“前哨”作用,用无数个“小网格”兜住安全“大底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最坚固的生命堤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