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遇见曲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振兴 活力迸发

万寿菊盛开。 本报通讯员 邓成斌 摄

“十四五”以来,曲靖市锚定可持续发展目标,以监测帮扶筑防线、产业帮扶强支撑、就业帮扶稳增收,多管齐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监测帮扶织密防返贫网。走进会泽县迤车镇石桥村,驻村队员正通过“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系统核对农户信息,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理念贯穿始终。5年来,曲靖构建双重监测预警体系与“一户一策”帮扶机制,累计精准识别监测对象3.3万户11.25万人,稳定消除10.01万人返贫风险。会泽县创新“223”联农带农模式发展夏季草莓产业,806户监测对象通过种植、务工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底板越筑越牢。

产业帮扶激活“致富引擎”。富源县发家村的田间地头,“532”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笑开颜——村集体、企业、农户按比例分红,“433”二次分配机制精准惠及脱贫群众,这一模式已在全省推广。5年来,曲靖累计投入68.58亿元实施1756个产业帮扶项目,培育1.6万余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99.86%有条件的脱贫户嵌入产业链。会泽9万亩夏季草莓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富源魔芋种芋稳占半壁江山,特色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发展,让脱贫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就业帮扶稳住“幸福饭碗”。会泽县以礼街道的务工车间里,48岁的搬迁群众栾春琼正熟练检测电子元件,“离家三分钟,月薪3500元,还能照顾孩子”的满足感溢于言表。5年来,曲靖市开发4.42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展脱贫劳动力补贴性技能培训14.02万人次,让不少脱贫群众安居乐业、从体力工变成技术工,脱贫人口转移就业连续5年稳定在38万人以上,比“十三五”末高16个百分点,90%以上的搬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的曲靖,处处涌动着增收致富的活力。下一步,曲靖将持续健全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浦卓

  • 曲靖:战略为基筑高地 实干为笔谱华章

  • 珠源潮涌 开放新姿

  • 乡村振兴 活力迸发

  • 报头

  • 创新发展 动能澎湃

  • 文旅融合 诗意栖居

  • 绿满珠源 生态嬗变

  • 党建领航 奋楫笃行

  • 民生为本 就业筑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