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大一棵树

起会文

迎着一路火红的凤凰花,带着凤凰花一样灿烂的好心情,我们前往元谋县雷丁村拜访酸角王。

进入村庄,走下车来,首先感受到的是空气清新,气温清凉,鸟语花香的诗意环境。放眼望去,村中古木参天,竹影摇曳,木棉飘絮,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世外。行走在村落间,一座座现代别墅庭院掩映在青翠的树木丛中,宛如一位位小家碧玉的羞涩少女,清新靓丽,犹抱琵琶半遮面。抬头仰望,遮天蔽日的枝叶间,鸟儿啾啾和鸣,犹若仙乐,更增添了小村的幽静与雅致。目光所及,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祥和景象。

穿过洁净的村巷,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狭窄小径,进入一片密密匝匝的树林。体态轻盈的小鸟穿梭其间,在枝叶间演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未采净的酸角像一串串小巧精致的风铃,在微风中沙沙奏响。几只憨态可掬的小松鼠,一惊一乍地在枝叶间追逐嬉戏。淡黄色的酸角花随风飘落,地上铺起了素雅的黄地毯,淡淡的芳香弥漫林间。进入这样的境地,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踏着满地细碎的落叶和落花,嗅着泥土和花朵的芬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株株高大挺拔的树木簇拥着我们,把我们推到“酸角王”前,我顿时被它的形象深深震撼着,好大的一棵树啊!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古树。

它的胸围直径达3米多,高近30米,像一位敦厚伟岸的巨人。它体魄苍劲,风骨清奇,童颜鹤发,精神矍铄,非一般树木可以攀比。虎背熊腰的身躯彰显出体魄的雄健,扭曲嶙峋的骨骼透露出灵魂的倔强,皲裂黝黑的皮肤弥漫着岁月的沧桑。抬头仰视,疏朗有致的枝丫宛如一条条粗壮的黑龙,龙头统一埋进树的怀抱里,龙尾悬在四周的天空不停地摆动。羽翼状的树叶细细碎碎、密密匝匝、碧玉般堆满枝枝丫丫。遮天蔽日的树冠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不断向四面蔓延。

它与阳光亲吻,与蓝天辉映,与四月的微风相拥。枝枝叶叶间倾吐着青翠的绿意,让人仿佛感觉连空气也是青翠的,地面也是青翠的,人的心情也青翠起来。

树脚被人用石块围成一个圆形的花坛,更像是给大树戴上一个项圈,一个花环,一顶王冠。旁边有一块巨石,它就是大树项圈的一块玉坠,上面刻有“酸角王”三个大字。其实无须人为它封王,无论是它气势非凡的外表形象,还是器宇轩昂的王者风范,它也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树王。

俗话说:“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找百岁人。”从石头的背面,我竟然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记载:“酸角王古树据考证植于隋朝时期,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

1600年,那是何等顽强的一种生命啊!1600年的风雨,1600年的沧桑,1600年的磨砺,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毫无老态龙钟之态,让我顿时肃然起敬。

酸角树在元谋大地极普遍,它是一种乡土树木,但能站立1600年,与岁月俱长,与山川同在,却又常绿不衰,郁郁葱葱的酸角树,不能不说是震撼人心的奇迹。

一棵树就是一道绝世的风景,一棵树就是一部站成的历史,它的人生何等丰富,它聆听过隋朝的鸟语,沐浴过大唐的阳光,欣赏过大宋的月华,经历过元代的雨,感受过明朝的风,吸收过大清的露,我不知道它的年轮里记录了多少故事,收录了多少的悲欢。它的内心沉淀过多少灿烂的辉煌,填充过多少悲壮的苦难。

1600年,站立在这块土地,坚守着这方山水田园,我难以想象它的坚强。风雨侵蚀,雷劈风折,地震干旱,刀斧相向,天灾人祸,常不期而至,然而它以怎样的姿态抵御厄运的洗礼,接受风霜的淬炼,它又如何忍辱负重,躲过一次次劫难,我无法想象。只看到它一身正气,凛然而立,笑对过往,倔强挺立在元谋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我在树下流连,反复端详,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总想弄清老树1600年生生不息的秘诀。终于,我有一个发现,在老树的中心部位,生发出一株水桶粗的枝干雄姿英发,直冲云天,然而树皮光滑,颜色灰白,与老树黝黑皲裂的树皮迥然不同,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枝年龄约二三十年的后起之秀。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酸角王不仅自己不停地延伸根脉,从土壤中汲取养料来固本培元,培根铸魂,还善于守正创新、培养后辈,年年岁岁自强不息,年年岁岁吐露新枝,年年岁岁青春永驻,这就是酸角王1600年还枝繁叶茂的秘密吧。

我不由得想到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你想活成一棵大树,你就必须培根铸魂,永不停止地学习知识吸收养料,无论遇到何种风雨,都要自强不息地抗争,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生发出新的枝条,你才可能在你所处的位置上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前的这个小村庄,村民几乎都姓杨。在村中的文化碑前,我详细阅读了杨氏家族的历史和祖训,渊源可追溯到上古的黄帝(轩辕),周朝的周武王之孙姬抒受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遂以封地为姓,始开杨氏一宗。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唐代大诗人杨万里,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均为其先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迁至元谋,后分支到此地。五千年来,杨氏精英灿若群星,闪烁于华夏长空,帝王将相,名流大儒,不可计数。

根深叶茂的杨氏家族,不也正是一棵在华夏大地上生长了五千年还生机勃勃的大树吗?

杨氏家族这棵大树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杨氏子孙何以有如此建树?我看与他们的祖训分不开。杨氏祖训六条:一务根本;二习勤劳;三崇节志;四戒贪鄙;五屏欺伪;六逸邪恶。此六条祖训,首先以耕读为根本,不忘祖宗,增强自信,从教子、治家、修身、处世等作了具体的规范,从儒家传统美德的土壤中汲取养料,培根铸魂,培养了良好家风,激励子孙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励精图治。这就是杨氏一门人才辈出,杨氏家族这棵大树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永远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真谛吧。

我想到了我们的民族,我们华夏民族这棵大树又何尝不是如此,五千年来,华夏民族这棵大树一直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精华,固本培元,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自强不息,使我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虽经历无数战乱,无数灾难,多少次外敌入侵,多少次风雨飘摇,但最终都能绝处逢生,顽强地抵御一切风雨,依然能够稳如泰山,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离开酸角王古树,我收获满满。培根铸魂,自强不息,方能生生不息。好大的一棵树啊!愿你青春永驻,万古长青!

  • 报头

  • 滇池巴水闻先生

  • 好大一棵树

  •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报告文学有奖征文启事

  • 火塘(外一首)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