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现路径。云南是文化旅游大省,是亿万人民向往的“诗和远方”,在全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理解贯穿其中的逻辑,加快推进文化强省步伐,实施“文化润滇”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云南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牵挂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举旗定向、布局谋篇。楚雄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定贯彻者,坚持旗帜引领,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高质量抓好理论武装,以“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梅葛宣讲团”为标杆,持续打造一批“国字号”“省字号”宣讲品牌,真正做到理“响”楚雄、“声”入人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思想共识;要高质量抓好舆论引导,提升“遇见楚雄”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要高质量抓好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强州步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文化支撑;要高质量抓好文明培育工作,突出抓好“文明楚雄十大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针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弊端,马克思主义主张只有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生产。可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难点与痛点也是农村。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于一身,乡村振兴任务尤为繁重。楚雄应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上走在前、作示范,重点抓好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恐龙谷项目二期、彝绣产业发展振兴、数字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工作落实,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群众持续增收,推动共同富裕。
加强文化建设,统筹推动“物”与“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认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既要对外展示发展的速度,更要传递人心的温度。楚雄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一方面要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富民强州步伐,在经济发展上作出示范;另一方面要巩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楚雄典范,加大元谋人、中国龙、绿孔雀、彝绣等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在文化建设上树立标杆。
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云南是中国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迫切需要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就楚雄而言,一方面要按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讲好绿孔雀、野生菌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楚雄故事,另一方面要打开“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推动绿色产业崛起、发展壮大绿色经济。
讲好云南发展故事,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经过百年不懈奋斗,中华民族摆脱了落后挨打、贫穷挨饿的命运,但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强、失语挨骂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云南是西南边疆省份,讲好云南发展故事,对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意义重大。楚雄要主动融入国家叙事,统筹策划好“穿梭古今 探源楚雄”元谋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宣传工作,持续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为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作出楚雄贡献。
(作者系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