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我省在推动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备受关注的滇中引水工程进展如何?当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抗旱保春耕?2月23日,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訚楠,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赵仕杰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强基础补短板 加快推动灌区建设改造
近年来,我省水利工作提出,打造新时代元阳梯田,保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打造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车能运的高原特色农业灌区,引水入田、以水保粮、守住粮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在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水利部门在灌区建设中还有哪些规划?
“云南省水利厅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建设‘大粮仓’、守好‘压舱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推进灌区建设。”訚楠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类灌区4388个,其中大型灌区14个,灌溉面积达554.08万亩;中型灌区347个,灌溉面积达1276.23万亩;小型灌区4027个,灌溉面积达1354.15万亩。各类灌区工程的建成使用让我省农田灌溉面积更多、灌溉效益更好,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省将通过灌区工程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提高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訚楠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对新建大型灌区加快验收、加快推进大型灌区新建、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统筹谋划新建一大批大中型灌区。
重质量强管理 高效推进滇中引水工程
目前,备受关注的滇中引水工程进展如何?滇中引水工程推进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仕杰介绍,滇中引水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水源工程将建设一座装机48万千瓦的提水泵站,输水工程将建设664公里的输水干渠和91公里的施工支洞;二期工程分为二期骨干工程和二期配套工程。二期工程自2018年10月开工以来,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二期配套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现在施工准备工程以及主体工程的管道隧洞已陆续开工。二期骨干工程前期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即将进入最终审批环节。
“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廉洁工程。”赵仕杰表示,省滇中引水建管局不断创新管理办法、管理措施、管理速度,一是实施“一次死亡法”,确保质量安全。组建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直接指挥的滇中引水工程“飞检”大队,制定了安全生产“15个必查”,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就按“一次死亡法”对其进行严格惩戒除退,确保将“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创新“股权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及技术。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不承诺投资回报率”的原则,引入中国中铁参与工程投资建设,依托其雄厚的融资实力,一期工程引入60亿元、二期配套工程引入35亿元,有效缓解省级资金筹措困难。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中铁作为投资人的资源优势,依托其一流的施工能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在攻克复杂技术难题,弥补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力量不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三是创新建立包保责任制助推管理。按照厅级领导包段、处级干部包片、全体干部包面的原则,将全线施工作业面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廉政”责任包保到全体干部职工,有效形成“人人促投资、处处抓进度、段段强质量、面面保安全、事事见廉洁”的立体管控格局。四是创新推行一线劳务工人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一线劳务工人实际情况,对一线劳务工人的工作表现进行按月积分,将积分与待遇直接挂钩,真正将工作热情转化为推进工作和建设的磅礴力量。五是聚力科技攻关,攻克建设难题。成立了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顶级专家充当“外脑智库”的滇中引水工程专家委员会,公开招标引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工程进行建设期全过程技术咨询,创建了地下工程重大突水突泥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建立重要工作专班机制,集中参建各方力量联合破解工程建设难题。联合清华大学、河海大学、长江科学院等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对多个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大力开展工艺工法创新,积极引入世界先进的堵水材料和超前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有效提高了地下水封堵效果。
听民声知民意 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从去年秋冬季到现在,宾川县一直干旱,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请问我省今年干旱情况如何?水利部门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网友留言咨询。
“根据综合会商研判,今年全省干旱和洪涝灾害较上年将偏重发生,全省各地抗旱保春耕形势严峻。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明显降水,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河道来水总体偏少,库塘蓄水总量下降加快,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局部地区旱情影响逐步显现。”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三级调研员方晶介绍,去年,我省库塘蓄水达到90.8亿立方米,创下了历史新高,成为今年保障春耕和广大农民群众用水的有力支撑。目前,全省水利部门加强与应急、气象等部门协调联动,实现了“测防报”与“抗救援”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做好旱情信息统计报送,及时研判旱情,严格实施供用水计划,强化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科学调度、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对象,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今年以来,镇雄县碗厂镇茂竹社区常常停水,社区群众无法正常生活,请问碗厂镇不能正常供水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将如何解决?”网友留言反映。
昭通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昭通市遭受了夏秋冬三季连旱,去年降雨量仅有676毫米,比前年同期减少了20.1%。2020年4月,茂竹社区建成了饮水工程,有效保障了居民用水,但在遭受连旱后,水源点的水变少,镇里只能采取分时段供水措施,早上9点开始供水,晚上9点停止供水。针对水源减少的情况,水利部门一是重新寻找新的水源,新建供水工程;二是在供水正常的工程中采取管网延伸,保障茂竹社区居民用水;三是加强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四是采取应急送水、供水措施,守牢群众饮水安全底线。本报记者 李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