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峡谷怒江 养心天堂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训基地拓宽增收路

擦窗子、换洗床品、打扫客厅、清洁楼道。天刚破晓,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易门箐社区居民熊玉全就开始打扫房间。“过几天又有一批党员干部来培训,得提前准备好。”熊玉全说。

易门箐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通甸镇12个村委会的普米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民族的205户884名搬迁群众。社区成立初期,面临着无集体资产、无集体收入、居民增收难等困境,社区党支部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决定利用通甸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基地,拓宽集体经济和搬迁群众的增收路。

在沪滇协作项目支持下,易门箐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基地于2021年10月挂牌成立,有多功能培训大厅、食堂、休息室、图书室、讨论室,周边有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依托党员干部实训基地,社区还成立欣同综合服务部,承接会议、展览、培训等业务服务。

培训期间,搬迁居民按照集体经济公司制定的住宿标准,为参训学员提供干净、卫生、整洁的住宿服务,学员住到搬迁群众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也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易门箐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利宝介绍,看到那么多党员干部来社区学习培训、到家里住宿,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搞好内务卫生,自愿参与到社区道路、活动场所的保洁队伍中。

目前,易门箐社区党员干部实训基地已成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兰坪县党员干部实训基地,共承接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次6期,培训人员600余人,总收入25万余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村民住宿收入6万余元,41名村民参加会务和餐饮服务,务工补贴2万余元。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卢艳

  • 澜沧江上架起幸福桥

  • 绿美怒江 城乡蝶变

  • 跨越千里的帮扶情

  • 报头

  • 实训基地拓宽增收路

  • “三治”联动 抓实河(湖)长制

  • 非遗技艺助村民共富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