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巩固好势头 致力增动能

话题

我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如何?怎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省城乡绿化美化工作进展如何?9月14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民欣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全省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目前,我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如何?怎么看当前的经济形势?

周民欣表示,今年以来,我省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打出稳增长、强产业、育主体、促创新、扩内需、蓄动能的组合拳,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副处长徐娟介绍,上半年,从经济指标来看,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70.43亿元,同比增长5.1%。1—7月,全省经济延续平稳恢复向好态势;从供给侧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1—7月,全省播种秋粮4826.66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30.99万亩;生猪存栏3156.9万头,环比增长0.81%。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服务业持续复苏,1—6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68.14亿元,增长19.3%;从需求侧看,全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除房地产开发和交通投资以外,其他行业投资合计增长5.2%。产业投资占比不断提高、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4.20亿元,增长7.8%;从财政金融看,收支平稳有序,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3.5亿元,增长22.2%,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7.8%;从民生保障看,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18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2.86万人;从经营主体看,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53.97万户,增长22.18%;实有个体工商户428.60万户,增长21.50%;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92万户,增长2.83%。

透过一串串数字如何看待当前我省的经济形势,徐娟作了进一步解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发展依旧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困难挑战依旧艰巨。我省经济运行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波动,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等问题不容忽视,经济恢复向好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既要正视困难,更要看到“发展”和“前进”是主流,我省经济向好的基本面和大态势没有变,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有利条件正在加快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便民利企

王刚在昆明市官渡区的云南康乐茶文化城经营着一家茶具店。日前,他来到位于茶城内的官渡区营商环境观察站,向市场方反映希望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市场客流的问题。

除了是茶城的商户,王刚还有另一个身份——“官渡区营商环境观察员”。

“自从被聘任为‘营商环境观察员’后,市场内的不少商户有问题都会来找我反映。”王刚说,有了这样一个渠道,我就可以把商户的问题反馈给市场管理方,方便他们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商户服务。

今年7月,官渡区在康乐茶文化城建立了昆明市首个“营商环境观察站”,聘请了12位“营商环境观察员”,通过收集办理商户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市场的营商环境。

昆明市官渡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王云辉说,在康乐茶文化城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站”后,市场主体的诉求得到了有效反馈。下一步,官渡区将再建设6个营商环境观察站,进一步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云南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云南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我省将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周民欣表示,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省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质效,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着力破除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些隐性壁垒、显性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在畅通市场准入方面,我省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在维护公平竞争方面,针对违法限定投标人(供应商)所在地、注册地、所有制形式等26种行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在提升审批效率方面,推出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3.0版本,报装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针对企业、群众办事存在的各种问题,我省探索创新便民利企服务举措,形成了一批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性、获得感、满意度的有效经验。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周民欣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设经营主体69.34万户、实有经营主体达542.41万户。其中,实有企业数达116.06万户,较2022年底净增12.37万户。

做实绿化美化擦亮生态底色

不少市民通过热线、留言反映各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我省城乡绿化美化工作进展如何?

“自去年7月,我省印发《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共植、共享、共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处副处长高杰介绍,2022年,全年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2300余万人次,累计新增绿化面积7552万平方米,完成植树量1406万株;2023年1—7月,全省累计新增绿化面积5344.72万平方米,新增植树量973.91万株。

对我省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高杰作了介绍,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必须依靠群众,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城乡绿化美化行动中来。必须讲求效益,要把绿化美化与林果上山、苗木产业、林下经济等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必须守牢底线,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绿美,坚持勤俭节约、不搞浪费,严格负面清单管控,持续开展违规行为和廉政风险排查整治,确保城乡绿化美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本报记者 李翕坚

  • 报头

  • 巩固好势头 致力增动能

  • 党报党刊 学好更要用好

  • “点餐”式农科培训可多些

  • 下期介绍

  • “维修刺客”不能放任

  • 让地理标志成为金字招牌

  • 微看点

  • 保护个人信息不能止于“隐私面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