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岭论坛

让地理标志成为金字招牌

刘予涵

不久前,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在无锡举办,如皋盆景、二甲蓝印花布、如东狼山鸡、海门山羊肉、海安大米、海安脆梨、海安桑蚕茧、海安河豚等优秀地理标志组团亮相,尽展江海风貌。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长在由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形成的生态环境里,因而才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难以复制,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具有自然垄断性,拥有专属的产品品质,而且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品牌价值。

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特产,意味着有了“官方背书”,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无疑是市场的入场券,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美誉度,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笔者认为,有了这张特殊的“身份证”,并不意味着“皇帝女儿不愁嫁”,关键是将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地理标志产品“名利双收”。

如何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张牌?笔者以为,首先,要在培育上下功夫。有关部门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产品地理资源普查,把那些具有特定质量、特定品种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资源盘活,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等传播途径,更好进行宣传推介。其次,要做大产业规模。任何一个农产品,如果处于零散经营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就没有优势,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如此。地理标志农产品需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一定的品牌覆盖面,才能彰显特色优势。第三,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如果缺乏龙头带动,不仅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也难以形成与同类农产品销售的明显竞争优势。需要通过龙头企业市场运作,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放大品牌效应。此外,还要注重品种改良。地理标志品种一般都有固定的品种,但品种再有地域特色,如果长期没有推陈出新,恐难迎合市场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

打好地理标志这张牌,必须解决好产品培育、产业规模、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深层次问题,这不仅需要市场主体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引导和保护,创出更多独特专属的区域品牌,为特色农产品赋能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报头

  • 巩固好势头 致力增动能

  • 党报党刊 学好更要用好

  • “点餐”式农科培训可多些

  • 下期介绍

  • “维修刺客”不能放任

  • 让地理标志成为金字招牌

  • 微看点

  • 保护个人信息不能止于“隐私面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