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云
出版社要为我省已故著名画家、诗人词人谭锋先生出一本画册,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我是谭锋老师的国画学生,先父曾是谭老师的同事。数十年的交往,关于谭老师,我当然有太多的话要说。
谭锋,字久思,号梅园,湖南长沙人。谭老师的一生,历尽了颠沛流离和艰难险阻,最后从湖南来到云南工作,并成为了云南文化界成绩突出的文化人。他虽经万劫,却炼就了一身才气,一身傲骨,既是以身许国的志士,又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老师。
我对谭锋老师的敬仰,首先是人品高善,然后是他极高的诗、书、画造诣。先说说诗吧,他的诗承接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和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他是从小就有大志向的人。九岁那年,在国内开始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开学的大环境下,谭老师就离家开始了艰难的求学报国之路,他有诗《九岁离家行》为证:“幼鸟离巢出绿阴,/恋儿慈母绕空林。/柳丝挂雨千条泪,/难系雄飞万里心。”从此四处求学。求学途中,他曾写道:“奋鞭长啸出京门,/挥落王侯万户尘。/谁识村边黄叶路,/夕阳驴背一诗人。”(《栖霞道中口占》)他从此养成了以诗记录历史的习惯,诗记史,诗也言志,表达着诗人的品格、追求和艺术风格,比如“关山吹角起征鸿,/饮马长城尽犬戎。/借问王朝千万将,/岂无一个是英雄?”(《九一八感愤》);上海危难,权贵逃亡,八百抗日健儿孤军奋战:“天地英雄气,/千秋大汉魂。/五千貂锦丧,/八百健儿存。/愤战前无敌,/孤危世所尊。/高楼舒沛影,/猎猎动乾坤。”(《孤军》)日寇还未到,国民党守军竟自火烧长沙城:“熊熊一炬起更初,/噩梦惊回路已无!/浩劫弥天都是火,/逃生几个免为鱼?/满城痛哭千秋绝,/一将张皇万骨枯。/欲问长沙新镇守,/两条方案竟何如?”(《长沙大火书愤》)“难童行”堪为白居易“卖炭翁”的续诗:“黑云挟天旁,/万障殊风雨。/天下尽无依,/人间正兵苦!/山途两难童,/年不过三五。/砍竹以为车,/系帛以为斗。/无轴亦无轮,/两竿拖地走。/妹为乘车人,/兄作拖车手。/悠悠兵马间,/一任风雷吼。/情义与天长,/群山为低首。”(《难童行》)5岁男孩,用竹竿拖着三岁小妹不畏艰难前行的图像,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危难下不屈的民族精神。谭锋如此以诗记史的诗极多,如吊亡20首、黔南杂诗5首、道上流亡散吟130首以及众多的长调古风等等数百首,每首诗都深情切切,令人感怀。他报国无门,后来写诗句自嘲:“孤负胸中百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此二句和辛弃疾词中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谭锋在华中美专毕业后,又到以刘海粟、徐悲鸿为代表的有众多大师的上海美专深造。此后历任中、小学校长,抗日期间率师生一路转移,这时间结识了田汉、郁达夫、端木蕻良等文学家并与他们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在长沙遇郁达夫即成诗友,他写诗赠郁:“汩罗江上晚逢君,/饭颗山头夙有因。/屈宋风流零落尽,/楚天寥阔一诗人。”郁达夫即和赠:“难凭湘水吊湘君,/剩结风骚未了因。/离乱逢君最年少,/江山辈出有才人。”一次日寇空袭后归途遇田汉,他写道:“劫火焚天贼乱飞,疲黎归去欲何依?”刚写两句田汉就续道:“路旁白发惊无定,误指飞鹰当敌机。”诗作可谓珠联璧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谭锋老师的诗风大变,他常以豪迈的心情歌颂新生活:“一击千年铁锁开,/五洲四海听惊雷。/天安门上庄严告,/中国人民站起来!”(《1949年“十一”喜赋》);“万花如海竞春先,/锦绣春城日日妍。/云涌新楼呈画稿,/囱烟雄篆写长天。”(《春城寄兴》);“临风春女似春神,/一片辛勤播种心。/撒下人间幸福种,/不愁无土不成金。”(《春播》)“莫笑才疏画笔枯,/临池唤雨试工夫。/烟云泼墨天铺纸,/直写银河倒挂图。”(《画瀑》);“冬去春来岁又迁,/愿花长好月长圆。/不甘白发催人老,/灯火三更学少年。”(《长夜吟》)
后来的岁月,谭锋老师受到不公平对待,子女也受到连累,但他不埋怨,不自暴自弃,反而以豁达、乐观的心情对待生活,女儿学工他曾写诗鼓励,得知女儿上山开矿,他骄傲之余写诗夸赞:“高抡大锤稳掌钎,/飞身峭壁动云天。/女儿初试英雄胆,/一炮轰开山半边。”(《喜三女乃佳上山开矿》)多么豪迈的英姿画面。乃佳去杭州学纺织,他写道:“人间新织女,/深造下苏杭。/早具经纶志,/先储锦秀囊。/七襄昭物采,/五色焕天章。/千古丝绸路,/前途未可量。”他还注道“‘经纶志’‘锦秀囊’‘七襄’之‘采’(采,辨的古字)、‘五色’之‘章’,非精通纺织术,不可言也。”,幽默风趣,我们为其儿女能有这样的慈父感到自豪!
谭老师的书法极重传统,特别强调骨法用笔,不管真草隶篆,必须规范,他常说“草书不入格,神仙认不得”。反对没有大量临帖的基本功就随意自创“我字体”。他的书法真、草、隶、篆俱佳,苍劲的行笔,藏着过人的才识,在传统工夫中浸透着潇洒的才气。我省著名书家杨向阳、张诚等都投于他门下,成为他家里的常客。
谭先生的画功底极佳,几十年绘画生涯,他得益于诸多顶极大师如刘海粟等的教导,除国画外,水粉、水彩、油画、木炭、素描他都十分精到。他的画,无不透着满满的诗情,而题在画上的诗,更能显露浓浓的画外之情,如:“危崖惊落雁,/怪石激飞泉。/手把披荆剑,/胸怀济世篇。”
我是20世纪70年代初向谭老师学习国画的,那时的谭锋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永远是目光敏锐、神采奕奕、乐观豁达、和蔼可亲的可敬师长。那时老师教学生是不收学费和礼物的。他家住房小,人口多,但每到晚上,他总会腾出块地方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学习。谭老师是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因才施教,经常讲历史、谈传统、论做人。我们在他面前尽可以畅所欲言,平等讨论,永远没有因敬畏而产生的压力。我们在学习国画之外,更主要的是受到了他正直的人品、开阔的心胸和乐观的气质的熏陶。谭老师经常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导我们尊重知识和修炼人品,如有次他谈到湖南出才女讲的两个故事。据说古代有一秀才偷了邻村的牛被告到官府,县令得知他妻子是本地有名的才女,立即唤他妻子,让她当堂以此事作诗,诗写得好即刻放人。面对丈夫,她怎好当众指责呢?于是才女随口吟诗一首:“门前掬尽清江水,/难洗今朝满面羞。/我愧无才非织女,/阿郎何故好牵牛?”,此诗一出,县令拍案叫绝,直呼“才女”“放人”!
还有一个故事是抗日战争时期谭老师自己的事。有一富商高价向谭老师定买一张山水画,谭老师当面挥毫,画了一天,那富商边看边称赞,画完时富商终于忍不住说出这样的画去年在上海的卖价,当时上海是敌占区,谭老师警觉地看了看他,随即用一斗笔,压着画面满满地题了一首抗日诗,那人惊讶并可惜被大字盖满的画,谭老师对他说,“我的画要从诗里看,不能从钱里看。”那富商只好灰溜溜地收起钱回去了。
谭老师乐于助人,他极力推荐当时昆明的各位画家,丝毫没有同行嫉妒和门户之见,他曾带着我登门拜见过孙太初、袁晓岑、黄继龄、谭铁夫等住在翠湖、圆通寺附近的各位名家,当面向我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我后来成了孙太初老师家的常客。谭老师向我极力推荐装裱大师张宝善,后来一段时期我向张宝善老师学习了裱画。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向谭锋先生学画,谭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教会她画花卉。聪明的关肃霜老师在每次演出“人面桃花”时都现场画桃花,使京剧除唱念做打外又添加了画的工夫。
谭锋先生是我省不可多得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乐观和自用其才,辛弃疾和陆游的抗击外侮,他身有傲骨,重人之才不与同行争名,不借己才谋利。对自己宠辱不惊,从不以己见压人。对子女,对学生,以育人品为重,因才施教。由此我联想到王阳明的思想:“越到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心兵不动,万事从容,哪怕世间烦恼,纷扰而来,亦能超然物外,泰然处之。”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潇洒的境界,谭锋老师基本做到了,我有缘向这样的老师学习是我的福气。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谭锋,他是我们云南书画、诗词界不应忘记的一位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