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长宁区“组团式”帮扶进驻绿春县两年多来——

县域医疗水平实现新提升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猛

自2022年7月以来,上海市长宁区先后派遣两批医疗专家团队到绿春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通过创新联动思维和一系列务实举措,绿春县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人才辈出、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来到绿春县人民医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围绕患者就医体验,以内部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制定帮扶计划,充分利用长宁区优质医疗资源,以硬件设备捐赠、技术人才下沉为依托,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流程、人才培养、医疗业务等方面着力,用上海理念推动医院各项建设。

“通过‘明亮工程’、调整诊室布局、开设便民门诊、简化缴费流程等措施,医院候诊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且人性化,树立了新形象,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得到广大患者认可。”长宁区医疗帮扶团队队长、绿春县人民医院院长徐雪亮介绍,医院从细节着手的改变,赢得了群众认可。

在心内科病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心血管专家胡其源正在询问患者身体状况、治疗进展及饮食情况等。今年3月,胡其源来到绿春县人民医院开展援建工作,任心内科主任。

“查房过程中我会采用交互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在场医务人员深入思考,以查促教、以教促学。”胡其源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无私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并引入包括心脏临时起搏器在内的多项新技术,推动绿春医疗技术革新。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的慷慨捐赠以及援建专家精心指导下,绿春县人民医院成功引进自体血回输技术并顺利应用于临床。这一技术的引入填补了绿春县在自体血回输领域的空白,更为边远地区紧急用血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绿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冬华说,在多起骨科和妇科手术的紧急抢救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随着宫腔镜、呼吸内镜、困难气管插管、口腔种植、围术期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等4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的成功落地,绿春县医疗水平正逐步与发达地区接轨。

除了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长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通过“传帮带”培养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14位高年资医疗专家以“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模式,已帮助绿春县培养20名学科骨干人才。

绿春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白林志是“传帮带”培养机制的受益者之一。他感叹道:“半年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孙守福老师倾囊相授,我们的口腔种植技术提升很大。”

绿春县通过“双向”联动,加快本土人才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方式,先后选派42名医疗骨干到上海市进修学习,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短板。

围绕绿春县的医共体建设,长宁区积极向上级部门、金融机构争取资金,推进县人民医院HIS、电子病历等信息化系统整体翻新。该系统于今年3月正式上线,力争年底通过电子病历四级应用水平评审。同时,以县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成立全县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统一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通过影像云信息化技术,为各乡镇卫生院提供放射、心电诊断服务,进而实现基层操作、县级诊断,为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 暖心驿站 温馨如家

  • 一条通村路 串起好山好水好生活

  • 报头

  • 创新模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县域医疗水平实现新提升

  • 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 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

  • “幸福食堂” 暖心暖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